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展示传统节日视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我国悠久的历史中,形成了很多特色鲜明、文化内涵深厚的节日习俗。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都是我们非常熟悉的节日。在祖国悠久的历史中,这些节日是怎么形成和演变的?又反映出我们民族怎样的习俗和文化观念?让我们通过这节课的探索、学习,走进这些传统节日,在感受传统文化魅力的同时,探寻这些节日的渊源。
(二)新课学习
问题一:你知道哪些传统节日?
学生回答: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问题二:你知道传统节日的具体日期吗?
学生回答:春节(农历正月初一)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
清明节(四月五日前后)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
问题三:传统节日是怎么来的?
让学生先回答,适当表扬和鼓励。
下面就请我们三个小组的同学带领我们一起走进中国传统节日,领略传统节日的魅力。
(1)一组:春节组(学生结合PPT进行讲授)
学生出示自己搜集的资料,教师总结。
时间:人们把春节定于农历正月初一,但一般至少要到正月十五,春节才算结束。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开始,一直到正月十九。
习俗:扫尘、贴春联、贴窗花、倒贴“福”字、贴年画、守岁、放爆竹、长辈给压岁钱、蒸年糕、包饺子等。
起源:传说舜继天子位,带领着部下人员,祭拜天地。从此,人们就把这一天当作岁首。据说这就是农历新年的由来,后来叫春节。
变迁:先秦时期,就有了岁时的雏形;魏晋时已形成除夕守岁的习俗;唐朝时,人们除了登门拜年,还发明一种“拜年帖”;宋代人过年开始吃饺子,宋朝称饺子为“角子”。宋代已普遍开始用纸包火药做成爆竹;到了明朝,接灶神、贴门神、除夕守岁、十五赏灯会都已经盛行。
春节诗词:
元 日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活动设计:展示春节饮食、吃团圆饭、发红包、贴春联等。(全班同学参与)
(2)二组:元宵节组(学生结合PPT进行讲授)
时间:元宵节,又称上元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正月十五称为元宵节。
习俗:猜灯谜、吃元宵、出门赏月、燃灯放焰等。
起源:元宵节始于秦朝。汉文帝时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
元宵诗词:
生查子·元夕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活动设计:猜字谜、做花灯等。
(3)三组:清明节组(学生结合PPT进行讲授)
时间: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中华民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
习俗:扫墓、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
起源:清明最早只是一种节气的名称,春秋时,晋文公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宋元时,成为我国传统节日中的重要节日。
变迁:清明最早只是一种节气的名称,其变成纪念祖先的节日与寒食节有关。唐代以前,人们以寒食节为主;唐代时,民间寒食、清明并举,官方规定清明和寒食节一起放假,清明开始具有某种国家法定节日的色彩。人们在清明扫墓的同时,也伴之以踏青游乐的活动,清明节也被人们称为踏青节。宋元时期,清明节逐渐取代寒食节的地位,并形成了一个以祭祖扫墓为中心,将寒食风俗与祭祀踏青等活动相融合的传统节日。明清大体承接前代旧制。民国时期,清明节这天,除了原有的扫墓、踏青等习俗,种树也被确定为常规项目。
清明诗词:
清 明
杜 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活动设计:祭祀祖先、展示周礼等。
(4)四组:中秋节组(学生结合PPT进行讲授)
时间:中秋节,又称八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在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得名中秋。
习俗: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
起源:关于中秋节的起源,说法较多。在春秋时代,帝王就已开始祭月、拜月了。后来贵族官吏和文人学士也相继仿效,逐步传到民间。
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成为与春节齐名的中国主要节日。
中秋诗词: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活动设计:嫦娥奔月神话展演。
小主持人用图片展示一些其他节日,比如端午节和屈原的故事,以加深学生对中国节日的了解。
主持人分析总结了传统节日对社会生活的作用:
一是中国传统节日体现强大的文化凝聚力与民族凝聚力。
二是中国传统节日构建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和谐的关系。
三是中国传统节日唤起人们对美的向往。
(三)课堂小结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多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国传统节日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体现之一,在社会发展中产生过深远影响。作为中学生,更要了解我们的传统节日,继承中华民族的历史传承和民族精神,为把我们国家建设得更加富强,为早日实现民族复兴之梦而努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