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夜的星空灿烂

那夜的星空灿烂

“一叶落而知天下秋”,不知不觉中,秋天就悄悄来临。秋风秋雨愁煞人,一入秋就下起了绵绵秋雨,炎炎夏日中瞬间清凉起来。站在窗前,看那秋日的雨,微风吹过,树枝摇曳生姿,极像那跳舞的少女。

都说文科生喜欢伤春悲秋,喜欢风花雪夜的浪漫情怀,思绪一瞬间已飘到九天之上。那一年,风华正茂,正是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的年纪。我们班主任老师带领我们初41班的全体同学去渔洞秋游。同行的有数学学科的焦老师和英语学科的孙老师。

三位老师带着一群青春年少的学生,骑着自行车,浩浩荡荡地出发了。那时,正值渔洞水库搬迁,没有樱花烂漫的美景,但我们依然兴致勃勃,一路爬坡上坎,欣赏着洒渔烟柳的柔美多姿。“他说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擦干泪,不要怕,至少我们还有梦。他说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擦干泪,不要问,为什么?”。男生女生暗暗较劲,谁也不认输,拼命地瞪着脚踏板,似乎不知道累。老师们也笑容满面,和我们一起同甘共苦,骑车前行。一路上,我们欢歌笑语,闻着果香与花香,撒下了青春的欢笑与汗水,或许,那就是青春的张杨,放飞梦想吧!到了目的地,我们分工合作,找柴火的、包饺子的、焖饭的、做凉米线的、拌凉粉的……大家忙得不亦乐乎。我们走到农户的家里买洋芋,一进门,家徒四壁的老乡依然热情好客,知道我们是学生,就不要我们的钱,还给了我们一块红糖,这让我们心里沉甸甸的,万分感激,好淳朴的老乡。那时,没有肯德基、没有麦当劳、没有古茗奶茶,我们却乐此不疲。

吃完晚饭,生起一堆堆篝火,一边烧洋芋,一边躺在草地上数星星,听着郑智化的歌曲“星星点灯,照亮我的家门,让迷失的孩子找到来时路。星星点灯,照亮我的前程,用一点光温暖孩子的心。天其实并不高,海其实也不远,人心其实比天高,比海更遥远……”有人说:“每一个人都是夜空中的一颗星星”,我们默默地看着浩瀚的天幕,第一次认真地欣赏美丽的星空,寻找属于自己的那颗星星。我在歌声中编织者自己的梦想,考起高中,考上大学,能有一个自己的房子,甚至已经在幻想,有几个房间,怎们安排布置。然后,读自己喜欢的书,独立、自主,能有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看遍这世间的美景。在心里制定了自己旅行的三个愿望:一是长城,因为这是中华民族历史的见证,不到长城非好汉嘛;二是大海,感受海洋的魅力,领略蓝色世界的美妙;三是草原,一睹一望无垠、“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美景,感受诗人“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豪迈苍凉。那时的我们正处于追梦的时代,没有随身听MP3,更没有蓝牙耳机,但我们也会“追星”,把喜欢的歌曲工工整整、漂漂亮亮地抄在一个精美的笔记本上,小心地收藏,至今偶尔翻阅那些青春的痕迹,仍觉心潮澎湃,似乎昨日重现。现如今,爬了长城,看了大海,登了泰山,却找不到当初的那一种心境。

老师如朋友般的和我们聊天,老师说:“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希望我们在初中的最后阶段都有所收获,不负青春。”当时的教育没有现在这么卷,我们没有高考的压力,中考也只是顺其自然。有这样一句话:“教育是一门慢的艺术,每一个孩子都是一朵花,只是花期不同,我们要静待花开。”

多年以后,我也走上讲台,成为一名教师学校开展家访工作,我们走了八九个小时的山路,脚都磨起了血泡,咬着牙坚持。到了金沙江边,再坐船到金阳,有几个孩子的家在那里。随着小船的行驶,激起浪花朵朵,心里忽然忆起《三国演义》的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那一刻,体味到的是人生的渺小和岁月的无情,心一下子就空了,感觉自己变得好渺小,如沧海一粟一般,无足轻重了。来到孩子们的家里,看到他们空荡荡的房子里,我很心痛,也很难过,和家长沟通,和孩子做工作,告诉她们,读书是改变命运的最佳途径,希望他们能坚持完成学业,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为此,在当时六百多块的微薄工资中,我力所能及地帮助需要帮助的孩子,给这个买双鞋,给那个买只笔,或者给他们点生活费,我们一起艰难地努力,在风雨中跋涉,在困难中前行。金沙江割断了两岸路上的距离,却阻隔不了孩子们求学的决心。“为了一切孩子,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一个都不能少”。

这些年,一路走来,风雨兼程,哪怕是最艰苦的地方,最窘迫的的时候,都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初心,一直坚持学习,努力上进,就是不想让自己荒废,想要成为更好的自己!今夜,星星依然灿烂,星空知道,我们曾经历过风雨,沐浴过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