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时空”——历史典故在教学中的运用
近年来,学生比较喜欢看穿越小说,为了了解学生的思想,我也从网上找了几部来看,情节倒也曲折,我想学生喜欢的原因之一也许就是对号入座。每一个男孩心中都有一个“英雄梦”,以天下为己任,仗剑走江湖,拯救人民于水火之中。每一个女孩都有一个“公主梦”,都想让自己从灰姑娘一夜变为美丽的公主。历史本身就是已经发生过的事,所谓的换位思考,一定要真正亲身经历过,才能体会,才能感同身受。
历史课上,我经常让学生“穿越历史”,体会历史人物的喜怒哀乐,教学效果出奇的好。
以“西汉的衰亡”为例,我以歌曲《霸王别姬》导入课题,先让孩子们“穿越历史”,展演楚汉战争中的垓下之战,孩子们现场还原历史,西楚霸王的霸气与柔情,虞姬的凄美与决绝,乌江亭长的苦口婆心,让人扼腕,令人叹息!在音乐中重现历史,学生演得惟妙惟肖,观众看得如痴如醉,我也被深深震撼。接着我抛出问题:为什么会有这一战?学生经小组讨论分析得出结论,是刘邦和项羽为了争夺最后的统治权而发生的。那么刘邦和项羽为什么能争夺天下呢?学生又展开小组讨论,因为秦朝施行暴政,繁重的徭役和兵役、承重的赋税、严苛的刑法,秦二世统治更加残暴。于是陈胜、吴广在公元前209年,在大泽乡发动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虽然起义最终被镇压,但也加速了秦的灭亡。在众多的起义军中,最后势力较大的就是西楚霸王项羽,还有汉王刘邦,所以就有了公元前206年到公元前202年四年的楚汉之争。为什么项羽会失败?学生的小组讨论认为项羽刚愎自用,鸿门宴放虎归山,刘邦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发展壮大。最后四面楚歌,项羽又不愿回到江东以图东山再起,自刎而亡。学生又展示了一场“鸿门宴”,整个课堂精彩纷呈,欢声笑语不断,课堂气氛空前活跃,在这样的氛围之下,培养了学生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家国情怀、历史解释等学科素养。
古希腊的神话特点是神人同形同性,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特点,我策划了一次“希腊神话展演”活动,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在课余时间准备排演希腊神话故事。在某一次晚自习中,我把学生带到学校办公楼四楼的教师会议室,用了两个小时的时间,学生展示了普罗米修斯盗火种、太阳神阿波罗、丘比特之箭、潘多拉魔盒、阿伽门农和他的儿女、俄狄浦斯等故事,学生们用了可以用的一切道具,如竹子、报纸、塑料、吹塑纸、布、水彩笔等,表演搞笑幽默,惟妙惟肖。通过演出,学生们真正深刻地体会到希腊神话特点“神人同姓同性”,培养了学生的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
还有中国传统节日的展示更是精彩纷呈,如嫦娥奔月、屈原投江、春联红包、饺子爆竹等,让人耳目一新。
此外,还有刮骨疗伤、三顾茅庐、武松打虎、三打白骨精、刘姥姥进大观园的展演,只要你放手,一切皆有可能。学生的潜力被调动起来,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亲其师而信其道,还有什么学不好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