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活动实录
(一)修改《江南经济的发展》导学案
李文梅:除了宋老师之外,我们都上完了这一课。对于导学案的使用,老师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人的操作各不一样,学生们对于导学案,很多都只当作练习来使用。今天的教研活动是讨论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江南经济的发展》导学案的修改,先进行集体备课,然后由宋德先老师去上组内公开课。
本节内容大家已经上完,大家在使用导学案过程中发现有些什么问题?
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能知道东晋兴亡的基本史实。
2.能知道南朝政权的更替及南朝政治的特点。
3.要掌握我国江南地区经济开发的原因和表现。
4.学习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东晋的兴亡及南朝的更替;江南地区的开发。
学习难点:江南地区经济开发的原因。
二、自主学习
1.东晋建立:316年,内迁的_____________,灭掉西晋。_____________年,皇族_____________重建晋朝,定都_____________,史称东晋。
2.东晋朝廷大权多被世家大族掌握,司马睿_____________上依靠王导,_____________上依靠王导的堂兄王敦。时人称之为“_____________”。
3.东晋成功抵御了_____________的军事威胁。局势稳定,经济发展,江南出现了“_____________”的景象。
4.南方在东晋灭亡后,政权更迭频繁,相继出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朝,这些王朝都在_____________定都,历史上统称_____________。
5.北民为躲避战祸大量南迁,带去了大量的_____________和先进的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三、合作探究
材料一:江南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放火烧荒,种水田;不需要商人贩卖货物,没有非常富裕的人。
——《史记》(西汉)
材料二:江南是全国最繁荣昌盛的地方。民户越来越多,超过了以往任何时期。江南土地肥沃,百姓勤奋,丰收的年头,一年的收获能满足几个郡人口的需要,生产的丝绵布帛能供天下人穿用。
——《宋书》(南朝)
1.对比一下,上述两则材料对江南地区的描述有什么不同?
2.南方经济得到开发的原因是什么?
3.从江南地区变化的原因中,你能得到哪些经济发展的有益启示?
四、当堂检测
1.(2021年江苏盐城模拟)东汉末年,关中地区人口从240万减少到50万,扬州从320万增加到433万,荆州(今湖北境内)从359万增加到620万。导致这一时期南北人口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江南地区开发 B.北方战乱频繁
C.经济重心南移 D.民族融合加强
2.(2022年山东潍坊模拟)李白的诗句“三川北房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反映了西晋末年中原动乱、人口南迁的情况。人口南迁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
A.破坏了南方环境和农业发展
B.加剧了南北矛盾和割据状态
C.完成了经济和政治重心南移
D.促进了江南开发和民族交往
3.(2022年福建泉州模拟)魏晋南北朝时期,晋江流域得以开发的最主要原因是( )
A.自然条件优越 B.统治者施行仁政
C.水利设施齐全 D.中原汉人南迁带来先进技术
4.(2022年云南曲靖模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获得开发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南方战乱相对较少 B.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C.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D.南方生产技术先进
5.(2022年湖北黄冈模拟)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发展迅速,而北方经济日益落后。导致这一变化的客观因素是( )
A.江南生产工具和生产经验比北方强
B.南方人比北方人勤劳
C.北方社会动荡,南方相对安定
D.先秦以来,南方的自然条件优于北方
五、全组老师集体讨论
1.学习目标及重点、难点是否合理
司剑老师认为:学习目标就是教学目标。
聂吉凤老师认为:学习目标是针对学生制定的,不能等同于教学目标。
邓荣老师认为:学习目标应该简洁明了,每课不超过三个,课程结束能够检验是否达成,从而判断教学效果是否有效。
訾成俊老师认为:学习目标用知道、掌握来进行表述,不具体,没有评价标准,建议表述为我能说出东晋兴亡的基本史实;我能记住南朝政权的更替及南朝政治的特点;我能通过具体史实分析出江南地区经济开发的原因和表现,并记住分析结果。众人无异议,达成共识。
锁燕老师认为:教学重点过多,加重学生负担,根据标题、教学重点制定一个即可,大家一致通过。
李文梅老师总结:以后的导学案,学习目标制定一定要具体,要有可操作性和可评价性。每课制定的目标不能超过三个,不能用知道、理解、掌握等不可概述性的词语来描述学习目标。教学重点一般一课一点,过多则不易突破,加大教学负担。
2.自主学习内容、合作探究内容、当堂检测内容
对于以上三点,老师们都没有什么争执和分歧,一致通过。
六、预计问题
我们把自己上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都一一列举出来,还估算了每一教学环节的时间,细化了教学流程。接着思考学生学这一课可能会出现的状况及遇到的问题,这是一种全新的尝试,老师真正开始换位思考,尝试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这一问题。老师们比较兴奋,进行了各种猜想和假设。
(1)当学生回答不出某个问题该怎么办?
司剑老师认为:学生回答不出来问题,就换另一个学生来回答。
邓荣老师认为:不能打击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答。
(2)应采用哪些方法对学生进行鼓励?
聂吉凤老师认为:实行小组加分。
锁燕老师认为:掌声鼓励学生。
高普红老师认为:拍拍学生肩膀,因为物理距离的接近可以拉近学生心理距离。
彭泽刚老师认为:可以给学生一个大拇指,微笑鼓励。
(3)如何让学生有效记忆本课的知识点?
訾成俊老师认为:让学生当堂背诵。
高普红老师认为:把课程内容变成顺口溜,方便学生记忆。
李文梅老师认为:归纳出本课核心知识点,方便学生及时记忆。
各位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各抒己见,提出一系列问题及解决办法。宋德先老师综合各位教师的意见,修改了导学案和PPT,让教学流程和导学案达到一致,在学科组办公室的白板上进行了验证,全组完成了第一次集体备课。同时,我们也很期待下周三的教研活动是否真能“完美”呈现,我们都怀着雀跃的心情拭目以待。
七、课堂展示
宋老师按照修改过的导学案进行上课,效果显著,目标都落实到位,学生参与面较广,课堂气氛比较活跃,时间把握较好,教学环节设计科学合理,教学流程清晰,知识讲解到位,重、难点突出,当堂检测效果较好。
全组教师都全神贯注地听课,认真记录着课堂每一个细节,从导入到目标呈现,从自主学习到合作探究,再到当堂检测和课堂小结。老师们记录着课堂的每一份感受,因为这堂课是大家心血的结晶,我们都在体验成功的感觉,也在预设一些处理方式,让这堂课可以更好的呈现。当然,更多的还是学习,学习知识点和一些细节的具体处理方法。
八、点评总结
观课之后,各位老师感悟颇深。
宋德先:感谢各位同仁对我的帮助与指导,这堂课大体达到预期效果,但仍有一些不足,有些口误出现。
高普红:宋老师对知识点讲解得比较到位,让我们专业老师有些汗颜,看来备课充分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我们平常上课随意性太强,“天道酬勤”,古人诚不欺我也!
锁燕:PPT确实有助于提升教学效果,平常我比较懒,嫌费力,基本没用,以后还是要好好使用。
司剑:宋老师这节课激励机制运用较好,课堂气氛活跃,特别是宋老师用英语鼓励,充分发挥了英语老师的优势。
邓荣:这一节课,我没有走神,听好的课就是一种享受,学生积极参与,踊跃展示,真的很好。
聂吉凤:历史小视频的导入能有效吸引学生兴趣,这一点值得推广,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
彭泽刚:宋老师这一节课流程清晰,教学效果显著,我学习了很多优点,但板书需要改进,写得太少,这是很多老师课堂教学存在的一个共性问题。
最后,李文梅组长对活动进行了总结,课堂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永远没有“完美”的课堂。我们全组教师积极参加,发挥集体智慧,才有了这样一节精彩的课堂展示。各位老师不妨思考以后自己的课堂应该如何改进?如何提高课堂效率,进行有效教学。“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我们对比了自己的课堂,发现了一些平时自己也无法发现的问题,思考了改进的办法。司剑老师再次统一修改电子版导学案,形成资源共享,大家都意气风发,收获满满,活动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