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活动实录

三、活动实录

高普红:“思维导图,英文是The Mind Map,又名心智导图,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它简单却又很有效,同时又很高效,是一种实用性的思维工具。思维导图又称脑图、心智地图、脑力激荡图、灵感触发图、概念地图、树状图、树枝图或思维地图,是一种图像式思维的工具以及一种利用图像式思考辅助工具。思维导图是使用一个中央关键词或想法引起形象化的构造和分类的想法;它用一个中央关键词或想法以辐射线形连接所有的代表字词、想法、任务或其他关联项目的图解方式。思维导图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思维导图是有效而且高效的思维模式,应用于记忆、学习、思考等的思维“地图”,有利于人脑的扩散思维的展开。”

今天我们一起来讨论一下八年级历史下册复习课的教学流程:

(一)全组老师集体讨论

司剑老师认为:导入课题的方法很多,复习法、提问法、视频导入等,要简明扼要。

聂吉凤老师认为:复习目标是针对教师制定的,不能等同于学习目标。

邓荣老师认为:学习目标应该简洁明了,一般不超过三个,课程结束后检验是否达成,从而判断教学效果是否有效。

訾成俊老师认为:学生绘制思维导图是重点和难点,需要教师提前做准备,课前就要告知学生具体方法及绘制要领,还要注意把握时间。

锁燕老师认为:这一节课内容太多,学生要能面面俱到,还要做到重点突出。思维导图绘制可以不拘一格。

李文梅老师总结:思维导图能清晰反映所学内容,一目了然,如果学生能正确使用,一方面有利于培养学生绘制思维导图的能力,另一方面能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构建历史学科知识网络。

(二)预计问题

我们把上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都一一列举出来,还估算了每一教学环节的时间,细化了教学流程。接着思考学生学这一课可能会出现的状况及会遇到的问题,这是一种全新的尝试,我们真正开始换位思考,尝试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这一问题。老师们比较兴奋,进行了各种猜想和假设。这也是一次大胆的放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自主合作探究,完成复习任务,教师只是一个配角。

各位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各抒己见,提出一系列问题及解决办法。高普红老师综合了各位教师的意见,修改了PPT和教学流程,在学科组办公室的白板上进行了验证,全组完成了第一次集体备课。同时,我们也很期待下周三的教研活动是否真能“完美”呈现,我们都怀着激动的心情拭目以待。

(三)课堂展示

高普红按照修改过的教学流程进行上课,效果显著,目标落实到位,学生参与面较广,课堂气氛比较活跃,时间把握较好,教学环节设计科学合理,教学流程清晰,知识复习到位,重点、难点突出,是一节成功的复习课。

全组教师和国培学员及凤凰中学的部分教师都全神贯注地听课,认真记录课堂每一个细节,从导入到目标呈现,从自主学习到合作探究,再到课堂小结和拓展延伸。老师们记录着课堂的每一份感受,因为这堂课是大家心血的结晶,我们都在体验成功的感觉,也在预设一些让这堂课更好的处理方式。整个课堂气氛活跃,报告厅掌声不断,以致来自云南各地州的学员怀疑这是不是抽调了全年级最好的学生参加。这是一个美丽的误会,学生们用自己精彩的展示赢得了观课教师的阵阵掌声。所有学生都积极参与,最后每个学生写了一句祝福祖国的话,贴在黑板上,并亲口说出,拼成两个字“中国”,这节课达到高潮,“此生不悔入华夏,来世还做中国人”!铿锵有力的语言震撼全场。高普红老师借机进行了一次爱国主义教育

(四)点评总结

观课之后,各位老师感悟颇深。

高普红:感谢各位同仁对我的帮助与指导,这堂课大体达到预期效果,但课堂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仍有一些不足,有些细节有待完善。

宋德先:高老师对教材把握得比较到位,看来备课充分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我们平常上课随意性太强,相信学生会给我们带来一系列惊喜。

锁燕:PPT确实有助于提升教学效果,但不宜过多,这节课只有几张,恰到好处。

司剑:高老师这节课激励机制运用较好,课堂气氛活跃,特别是高老师和学生的亲密接触,充分发挥了老师的优势。

邓荣:听好的课就是一种享受,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太活跃了,掌声都是自发的。

聂吉凤: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目标明确,上课才能有的放矢。

彭泽刚:高老师这一节课流程清晰,教学效果显著,我学习了很多优点,但板书需要改进,写得太少,这是很多老师的一个共性问题。

最后,李文梅组长对活动进行了总结,这是一节优质高效的展示课,但永远没有“完美”的课堂。由于我们全组教师积极参加,发挥了集体智慧,才有了这样一节精彩的课堂展示。各位老师不妨思考以后自己的课堂应该如何改进。如何提高课堂效率,进行有效教学。“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我们对比了自己的课堂,发现了一些平时自己也无法发现的问题,思考了改进的方法。最后总结了思维导图在复习课上的使用步骤及方法,大家都收获满满,活动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