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出真知——读余秋雨的《文化苦旅》有感

实践出真知——读余秋雨的《文化苦旅》有感

《文化苦旅》是当代学者、作家余秋雨先生的一部散文集,于1992年首次出版,是余秋雨先生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在海内外讲学和考察途中写下的作品,是他的第一部文化散文集。全书主要包括四部分,分别为如梦起点、中国之旅、世界之旅、人生之旅。由1部自序、1篇后记和37篇文章组成。主要内容包括深度体验当地生活、经典文化艺术之旅、体验“社交”文化等三个方面。全书凭借山水风物来寻求文化灵魂和人生真谛,探寻中国文化的历史命运和中国文人的人格。

读罢全书,感慨万千。也许因为我是学历史的缘故,书中作者的所见所思所感,很多都引起了我的共鸣。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沧桑变化,造就了独一无二、灿烂的中华文明。“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作者亲临文明遗址,在“废墟”中寻求文化的灵魂和人生真谛,探寻历史的真实,其间的过程,有很多不足为外人道也的艰辛。孟子云:“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这或许就是中国文人的风骨。

从《道士塔》的漫漫黄沙开篇,和着异乡漂泊者的脚步结束,从2000多年前李冰的都江堰一直读到2000多年后非常时代的吴江船,这是一场名副其实的苦旅,它涵盖了太多,承受了太多,它让一颗不堪重负的心灵,只能用沉默来面对。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就是唐人的风范,作者追寻世人的脚步去感受“阳关雪”的温度。

读到莫高窟的“劫难”,我扼腕叹息,痛恨道士王圆箓的贪财无知,痛惜莫高窟的文化流失。看到风雨“天一阁”的劫难,我痛彻心扉,这是我们民族的瑰宝,毁在那个动荡的年代,毁在那些贪婪的人性之中。在看书的过程中,我常常会入神地把我自己带入书中那个时代,如果当时我在那里,我会怎么做?这是一个直击灵魂的提问,我内心也无比煎熬。

实践出真知,或许历史的真实就是蕴含在这万里之路上,才会有后来作者置生死于不顾,亲临四大文明古国遗址,探寻历史的真谛的动因。先生之风,山高水长,真的很为作者的这种精神所感动。大师都是如此敬业,我还有什么理由懈怠呢?一件事如果想做只需要一个理由,如果不想做,可以有千百个理由,这就是优秀者和普通者的最大区别。

求学问的路上,本就艰难曲折,非得有百折不挠的毅力,才能探寻到学问的真谛。“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我将秉持本心,不断学习,积极进取,找寻我彼岸的历史之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