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惧风雨,逐梦前行
我来自教育一线,经过漫长的求学之路,我深知一个道理,一位好的老师或许能改变一个学生的一生,一群好的老师更能造就一代新人。我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也能遇到像自己一样的老师,并以此作为自己的目标努力奋斗!所谓的“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即是此理。
高效课堂在我校创建已经六年多了,我从反对到怀疑,从怀疑到支持,从支持到实践,其间的感受,真是一言难尽。当然,在这个艰辛的过程中,我也逐渐成长起来。转变了思想观念,转变了教学方法,用“脱胎换骨”一词来形容都一点也不过分。
2011年刚到凤凰中学时,对于凤凰中学的课改,我不以为然,因为,在传统教法上,我也还算是一位优秀的教师,我不想改,也觉得没有改的必要,领导实在是要来检查,我就应付,领导走了,我依然如故,其实很多老师的想法和我都一样的。
那一年对我来说,是非常艰辛的一年,用我们校长的话来说“风雨兼程皆是爱”,我不但要上凤凰中学两个年级共5个班的历史课,还要继续兼任北闸中学高三文科班的历史教学工作,加上晚自习,一周大约60多节课。一天两个学校奔波,我是赶公交一族,每天用在路上的时间至少有3个多小时,忙得天昏地暗,其结果就是用嗓子过度,天天都在发炎,天天吃消炎药。我不得不思考,如何来改变现状,怎样讲得少一点,我想到了我们学校提倡的高效课堂,于是,我决定来做一个实验,实践一下高效课堂,就有了课改的最初尝试和原始动力。
我发现通过这种模式,我自己省力了,教学也轻松了,课堂气氛活跃了,同学们学习也更积极了。但也出现了一个令我困惑的问题,课堂是热闹了,但是考试结果出来,却没有传统模式下的成绩好,问题到底出在什么地方?按照高效课堂理论,不应该出现这种情况,因而,在改与不改间,我犹豫不决。
这时,我们学校的领导给我们吃了一剂定心丸,课改出现成绩的下滑是暂时的,让我们继续坚持,学校注重的是课堂教学过程的考核。有了这个承诺,我们开始从被动课改转变为主动课改。就在那个学期,我们接受了上海方略专家及冯恩洪教授的系统培训,从理念到操作,对高效课堂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我们开始身体力行,探索新的教学模式。
在那个学期,方略专家及昭通市教育局在我校举行了一次同课异构活动,我作为学校历史学科的代表参加了本次活动。对于那一节课,至今我仍记忆犹新,学生的精彩表现赢得了当时观摩老师的阵阵掌声,那一瞬间,真的很有成就感,似乎找到了曾经传统教学中的那种幸福的感觉。课后老师们和领导们都对我的那节课给予了极高的评价,所以,那是我在凤凰中学的一个巨大的转折点,从此以后,对课改我不再怀疑,而是变为一个对课改坚定的拥护者。
之后,在昭阳区第六届“新秀、能手、学科带头人”评选活动中,我以西南片区第一的成绩参加了区级决赛,最终以总分第二的结果被评为“教学能手”。在整个过程中,我以我们学校的理念践行课改,在西南片区和昭阳区赢得了很好的口碑,客观上也扩大了我校的课改影响力,我校因此也成为昭通课改的先进典型。
在这一过程中,我校的老师也在思考,如何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在各个办公室,听到的都是老师们对课改的议论,整个校园逐渐形成了一种良好的课改氛围,当然,其间也包括了领导对学校的支持,专家对老师们细致有效的培训,学校领导对老师们的关怀。
我真正的改变是从山东杜郎口访学归来,之前听了很多关于杜郎口的传说,我认为那都是假的,可当我真的身临其境,忽然发现,原来学生具有那么多的潜力,原来学生可以如此的优秀,印象中传统的那些观念,瞬间都被颠覆,我忽然明白杜郎口中学大门口的那句名言“教师的优秀是通过学生的卓越来体现”的真正含义。我明白了,什么叫作“教是为了不教”;明白了孔子“因材施教”的真正内涵。回来以后,我开始尝试着进行课改,先是借鉴了魏书生的教学法,读读找找、问问答答、议议练练、背背写写,那时课堂倒是很热闹了,可一考试学生成绩也不够理想,我再思考原因,是课改错了?还是我错了?我是继续坚持?还是放弃回到原点?纠结了很长时间没有结果,于是,我开始静下心来找原因,阅读了大量的关于课改的书籍,查阅了很多关于课改操作的具体内容。
后来,冯恩洪专家又多次莅临我校指导课改,田志刚教授更是手把手进行指导,我是醍醐灌顶,豁然开朗,课改不单是我一方面的事情,它还涉及小组建设、导学案编制和课堂教学流程等一系列的问题,哪一个环节做不好,都不是真正的课改,更谈不上高效课堂。于是我又系统地学习了课改相关的理论及操作,反复琢磨,为了编制一份好的导学案,我需要查阅大量的资料,为了设置一个恰当的探究题,我反反复复进行斟酌,经常鏖战到深夜,所有疲惫在看到学生满脸兴奋、微笑不断的表情后都烟消云散。那时我还面临着一个更大的问题,学校在倡导课改,可很多老师持的是观望的态度,更有甚者是抱着看笑话的心态。我经常给自己打气,一定要坚持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我尝试着把课改运用于课堂,最初还是管不住自己的嘴巴,生怕学生漏下知识点,干预过多,后来察觉到这个问题,慢慢开始试着放手。结果学生给我了很多惊喜,他们找到了自信,在课堂上进行着精彩的展示,课堂不仅是教室,它更成为学生展示的舞台,每次上课都是一种享受,学生学得轻松,我也上得愉快。在上三大宗教时,一位回族同学马文爽告诉了我书本以外的伊斯兰教、穆斯林日常需要做的功课,最震撼的还是,他最后用回文说了一段祝福的话,又用阿拉伯语诵读了一段《古兰经》,当时整间教室掌声雷动,至今我仍记忆犹新。这些知识我是第一次听说,学无止境,达者为师,那一刻,我才体会到,什么才是教学相长。后来,学校领导让我上了两节校级课改示范课后,学生们精彩的表现,征服了听课的老师,老师们也心服口服,都开始尝试课改。我尝到了课改的甜头,就不断地努力,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实践,逐渐积累了一些经验,于是我开始思考编写教辅。在这里,我要特别感谢朱老师,让我参加了昭阳区教育局主办的《归纳与测评》的编辑工作,正是在这一过程中,我学习了系统的编辑理论,并得到专业编辑的指导,使我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才有我后来一系列成果的出现。我要把自己的经验运用到教学中,连续几年我利用业余时间编辑了《中考档案》《火线100天》《名校课堂》等教辅资料。2017年我又出版了56万字的《3年中考2年模拟》。在此期间,我也做一些学术研究,撰写一些论文,取得了一些成果。现在,如果让我还用传统的方法教学,我想我是做不到了,走出了课改的这一步,就再也回不去了,“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课改始于观念的转变,需要的是一种挑战自我的勇气。真正要践行课改,更需要具有一种无私奉献、敢为人先、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的精神!其间,我们会有山穷水尽的困惑,也会有柳暗花明的喜悦。
在领导的关怀之下,经过我的努力,这两年来,我自己的业务能力得到显著地提升,教育观念是翻天覆地的巨变,先后获得“昭阳区首届名师”“昭通市优秀教研工作者”“全国本真教育教研先进个人”“昭通市首届骨干教师”等荣誉称号,也承担了市区教育局安排的一系列示范课、精品课、展示课和专题报告等任务。可以这样说,现在再让我上传统课都是一件难事,改变了就再也回不去了,我也真正体会到课改的优势,感受到了课改之后的幸福人生。
凤凰中学实行了几年的课改,利用现代教育示范学校的创建、高效课堂、内涵发展等平台,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成就的取得靠的就是市、区领导的支持和全体师生万众一心的共同努力,形成了凤凰中学集体凝聚力,今天我们初步建成了教学共同体,比如从宏观到微观我们都建立了自己的模式,从三分教育到三课五环节互动教学模式,再具体到每个学科的具体课堂流程。到现在为止,我们接待了包括昭通市各个县区在内的兄弟学校约10000多人次的观摩交流。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每一次交流,我们都毫无保留地向观摩教师介绍我们的具体做法和经验,因为我们明白,教育需要的不是一枝独秀,而是百花齐放,万紫千红才是春!
最后,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希望能以自己的微薄之力,点燃课改的星星之火,并希望这片星火能发展成燎原之势,使课改之花开遍昭阳,成为乌蒙高原上最亮丽的一道风景线。
课改不是一种行政命令,它是一种价值追求,我一定坚定支持课改,让自己的青春无悔!为昭阳教育事业添砖加瓦,我将耕耘不辍,奉献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