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教学过程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观看视频《红楼梦》中“刘姥姥进大观园”的片段,明清时期是我国古代小说创作的高峰时期,四大名著面世,其中《红楼梦》成为其中的高峰,今天我们一起走进《红楼梦》,感受其伟大的魅力。

(二)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完成知识卡片内容。

续 表

背记卡片知识,小组PK。

(三)合作探究

1.(多媒体出示问题:《红楼梦》的创作特点)读教材,总结《红楼梦》的创作特点。

全书背景广阔,情节复杂,头绪纷繁,人物众多。

2.图片展示(多媒体展示昆曲脸谱图片)。

(1)听昆曲,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昆曲兴起的历史概况,戏曲艺术发展到清代,进入了一个更为繁荣的时期。清代的戏剧创作,紧密联系社会现实,反映人民的心声。昆曲和京剧是其中的代表

(2)(多媒体出示问题:说出昆曲的特点)读教材,要求学生总结昆曲的特点。

提示:既集中体现了南曲清柔婉转的特点,又保留了部分北曲慷慨激昂的声腔,并将诗词歌赋等文学形式糅合在一起,并与柔美的舞姿相结合,给人以充分的艺术享受。

3.京剧

(1)角色:京剧的角色行当早期分为生、旦、净、末、丑、武、流等七行,以后归为生、旦、净、丑四行;又将唱、念、做、打相结合,全面和集中地体现了中国戏曲的精华。

(2)地位:中国的“国粹”之一,被誉为“京剧”。

4.京剧脸谱颜色及意义。(聆听歌曲《唱脸谱》)

红色:忠义、耿直、有血性(“关公战长沙”)

黑色:性格严肃,不苟言笑(“张飞叫喳喳”)

白色:奸诈多疑(曹操)

蓝色:性格刚直,桀骜不驯(“窦尔敦盗御马”)

黄色:性格暴躁(典韦)

绿色:勇猛、莽撞(“魔鬼斗夜叉”)

紫色:肃穆、稳重,富有正义感(“天王托宝塔”)

(四)课堂总结

明清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末期,一方面明清统治者为了维护没落的封建统治,进一步加强专制统治,压榨人民,激起了人民对封建统治的痛恨与反抗;另一方面明清商品经济繁荣,这又进一步激发了人民的反封建意识,因此在这一时期诞生了众多以反封建专制统治为主题的文学作品。戏剧也在相同的历史背景下产生和发展。

(五)板书设计

(六)作业布置

1.朗诵《红楼梦》中的一首诗词,感受古典文化的魅力。

2.学唱一句昆曲或京剧,体会国粹文化。

(七)当堂检测

1.清朝有部小说,通过四大家族的兴衰变化,深刻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现实。有人曾评价“不看这部书,就不了解中国的封建社会”,这部小说可能是( )

A.《三国演义》B.《水浒传》

C.《西游记》D.《红楼梦》

2.有人形象地描绘我国最优秀的古典小说中的人物林黛玉是一个“左手拿着一个药罐子,右手捏着一个醋坛子”的人,她的悲喜人生令人感叹。这本著作的作者是( )

A.吴承恩 B.施耐庵 C.曹雪芹 D.罗贯中

3.通过神奇的爱情故事,批判吃人的封建礼教的《牡丹亭》是谁的代表作( )

A.罗贯中  B.施耐庵 C.吴承恩 D.汤显祖

4.明清小说以章回为结构,展开故事情节,刻画人物形象。下列章回目录选自《红楼梦》的是( )

A.孙悟空三岛求方,观世音甘泉活树

B.王熙凤正言弹妒意,林黛玉俏语谑娇音

C.诸葛亮舌战群儒,鲁子敬力排众议

D.梁山泊吴用举戴宗,揭阳岭宋江逢李逵

5.京剧是中国的“国粹”,2010年11月16日京剧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下列关于京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京剧形成于北京地区,最初被称为“皮黄戏”

B.京剧是南方一些剧种融合并发展的产物

C.京剧正式形成于中国近代

D.京剧集中体现了中国戏曲的精华

6.昆曲已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下列有关昆曲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明中叶到清中期,是昆曲艺术的鼎盛时期

②昆曲兴起于江南昆山

③昆曲的表演以载歌载舞为主要特征

④清朝前期,发展到顶峰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7.《同光十三绝》反映的是清代形成并走向成熟的一剧种。关于这一剧种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汤显祖是该剧种最著名的剧作家

②该剧种诞生于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

③它以徽剧、汉调为基础并融合其他剧种

④后来该剧种逐渐走向世界

A.①②③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相关史实:《红楼梦》最初以手抄本的形式在民间流传,此后印刷面世,立即得到广泛传播,以至当时有“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的说法。后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对《红楼梦》进行全面的研究,形成了一个专门的学问——“红学”。

材料二:19世纪初年的流行语:“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红楼梦》被誉为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为何《红楼梦》会获得如此高的赞誉?

两段材料说明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