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中宗陵】

【商中宗陵】

商中宗名太戊,子姓,为商朝第九代王,太戊少年继位,早年贪图享乐,不理国政。后经丞相伊陟劝导,振作精神勤于朝政,修德治国。因此史载太戊在位期间,“殷复兴,诸侯归之,故称中宗”,也就是说,太戊实现了商的复兴,结束了国家分崩离析的局面,加强了王权,维护了国家统一,成为中兴之君,故其庙号为中宗。

河南内黄商中宗陵山门(摄于2017年7月29日)

据说太戊在位75年,是商王朝中在位时间最长的国君。商中宗陵位于今河南内黄刘次范村东,是我国著名的古老王陵之一。商中宗陵为汉代所建,唐代续修,宋初继修,明清两代又多有修葺增建,形成庞大的规模和非凡的气势。《内黄县志》对此有明确的记载:“商王中宗陵在内黄县西南二十五里,有镇名次范。陵高一丈五尺有余,环绕数十丈许。庙在陵后,正殿五间,傍有碑亭,前有庙门二重,陵前有丰碑一通,宋开宝七年,翰林梁周翰撰。春秋二祭。每三年,朝廷遣使致祭。改元,则遣京堂大臣赉香帛祭焉。”据说,昔日陵外筑有城垣,俗称皇城。城垣占地4.5亩,前区为陵墓区,后区为祭祀区,中间甬道为中轴线,直通拜殿,甬道东为太戊陵,西为嫔妃墓,陵园内古柏森森,有历代祭碑上百块,还建有接官厅等附属设施,历代王朝也祭祀不绝。

河南内黄商中宗陵碑刻(摄于2017年7月29日)

河南内黄商中宗陵

(摄于2017年7月29日)

但是到了近代以来,商中宗陵惨遭盗挖和破坏。近年来,商中宗陵的修复受到当地政府的重视,新建了山门,修建了宋碑护碑亭,相关部门还陆续从民间收缴了部分残碑断碣,并重新竖起了宋代巨碑,但陵区的恢复尚待时日。

笔者前往寻访时,陵区的建设工作已经开始,但依然残破不堪。从边门走进陵区,笔者看到的是一片劫后余生的萧条:甬道两旁的乱草丛中,趺龟半埋,残碑乱卧,仔细辨认,发现多为元、明、清残碑。令人欣喜的是,高大的宋碑保存完好。宋碑《新修商帝中宗庙碑铭并序》刻于北宋开宝七年(974年),高达7米,碑文颂扬了商中宗的功绩,记述了商中宗葬于此地和重修陵墓的情况,弥足珍贵。商中宗陵位于陵区向北偏东的方位,为一不大的圆形土丘,残破不堪,甬道最北面原为拜殿,但早已毁塌,现在新建了几间不大的殿宇。

曾经辉煌一时的商中宗陵园,因岁月的流逝和人为的破坏,再也没有了苍松翠柏映衬下的肃穆,只留下杂乱的荒草,透着荒凉和孤寂。抚今思古,叹时光流转,昔日祭祀的辉煌,已尽付于黄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