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寝概况
隋朝共2位皇帝,其中开国皇帝隋文帝杨坚的陵寝在陕西咸阳,隋炀帝陵位于江苏扬州。此外,还有李渊短期拥立的傀儡隋恭帝杨侑,其墓也在陕西咸阳。
隋文帝陵的陵冢为夯筑而成,呈覆斗形,顶部平坦,呈长方形。陵园的建筑早已经毁废,地面的遗存物也已经难以找到了。按照史书的记载,这里应该建有高耸的阙楼、陵墙和祠庙等建筑,但现在只剩下覆斗形的陵冢和陵冢南面的一座清代石碑。
隋炀帝陵在扬州,很长时间里人们一直认定槐泗镇槐二村的一处大土墩为隋炀帝陵,并加以整修立碑。直到2013年4月,在扬州市邗江区曹庄发掘出了隋炀帝的真正陵墓,才发现槐泗镇槐二村的隋炀帝陵是误判。隋炀帝陵规模较小,墓中出土了少量等级很高的文物。此外,在陕西咸阳还有一座隋炀帝的衣冠冢。
隋恭帝杨侑为隋炀帝之孙,隋大业十三年(617年),李渊攻入长安,拥立杨侑为帝,但第二年杨侑就被李渊废黜。杨侑后被封为酅国公,闲居长安。唐武德二年(619年),杨侑去世,年仅15岁,谥号恭皇帝,葬于庄陵(今陕西乾县阳洪乡乳台村南500米处),为平地起冢,封土为覆斗形。
隋朝陵寝由于毁损严重,因此对隋朝帝陵的建筑结构尚不明了,但隋朝帝陵在中国陵寝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地位,它为以后唐宋陵寝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隋炀帝陵曾被误认为葬于扬州槐二村,致使多少迁客骚人错付一腔愁思
(摄于2011年9月20日)

唐朝帝陵依山为陵,陵山高踞,石刻雄峙,气势壮观(摄于2017年7月23日)

唐代帝陵神道石刻布局从乾陵始成定制,显得规整严肃(摄于2017年7月23日)

唐代在帝陵东南设有功臣勋戚的陪葬墓,他们虽死犹荣(摄于2019年8月8日)

唐代帝陵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高峰时期墓葬的代表,蕴涵极高价值
(摄于2017年7月24日)

自然风化及人为破坏使曾经雄伟的唐朝帝陵殿宇废圮、石刻残破,辉煌不再
(摄于2017年7月23日)
唐代共20位皇帝,除最后两位唐昭宗李晔的和陵和唐哀帝李柷的温陵分别位于今河南偃师和今山东菏泽外,其余18座帝陵都建在渭北高原的山梁上,号称“唐十八陵”。这里依山背原,并隔渭河与长安相望。其中,高宗李治的乾陵、僖宗李儇的靖陵位于乾县;太宗李世民的昭陵、肃宗李亨的建陵位于礼泉县;德宗李适的崇陵、宣宗李忱的贞陵位于泾阳县;高祖李渊的献陵、敬宗李湛的庄陵、武宗李炎的端陵位于三原县;中宗李显的定陵、代宗李豫的元陵、顺宗李诵的丰陵、文宗李昂的章陵、懿宗李漼的简陵位于富平县;睿宗李旦的桥陵、玄宗李隆基的泰陵、宪宗李纯的景陵,穆宗李恒的光陵位于蒲城。这些帝陵自西向东呈扇面形分布在黄土台塬上,东西绵延100多千米,几乎与渭水岸边的西汉9座帝陵成平行一线。
唐代帝陵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高峰时期墓葬制度的体现,是唐王朝兴衰历程的见证。陵园气势宏伟,建筑布局严谨,随葬品丰富,蕴涵极高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
唐代帝陵最突出的特点是依山为陵,除早期高祖李渊的献陵以及后期敬宗庄陵、武宗端陵和僖宗靖陵外,从唐太宗李世民葬九嵕山开始,绝大多数唐代帝陵都构筑在山梁上。依山为陵,一方面能够利用高耸的孤山,形成“南面而立,北向而朝”的雄伟气势,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防盗。这种形制,陵山高踞陵园北部,为全陵主体建筑,墓室凿在山南的半腰处,墓室宽敞,内放梓宫和陪葬品。墓道设置五道石门,由条石封堵,条石之间,用铁栓板固定,并灌注铁水,最后用填土夯实。
唐代帝陵地面建筑布局从乾陵开始成为定制,陵寝四周筑神墙,四隅建有角阙,门阙前立有门狮一对,南神门内为献殿,门外为神道,神道石刻由望柱、翼马、鸵鸟、石狮、石马和仗马人、文官、武将等组成。
唐朝的神道石刻在不同时期显示出不同的风格,初唐时期,献陵、昭陵石刻群组合尚无定制,石刻风格雄健有力,继承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风格。盛唐时期,包括乾陵、定陵、桥陵三陵,石刻群组合制度化,雕刻艺术更为精湛,石刻群气魄雄伟。中晚唐时期,唐王朝政治、经济由盛转衰。石刻大部分形体卑小,制作粗疏,体态无力,线条松散,组合上也出现混乱现象。唐十八陵石刻是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宝库之一,其题材丰富,雕刻手法多样,大大超越了以前的陵墓石刻。
大多数唐代帝陵的东南方位还设有陪葬墓,主要是功臣勋戚的墓葬。陪葬墓的数量,以唐初诸陵为多,玄宗泰陵以后甚少,到晚唐基本上消失。
唐代帝陵虽在营建时极为注重防盗,但仍逃不脱被盗的厄运。自唐末到五代初,关中的唐帝陵除唐高宗、武则天乾陵外,均被逐一盗掘,无一幸免。其中影响最大的是五代十国时期,耀裕两节度使温韬对唐十八陵的大规模盗窃,使长安周围的皇陵几乎被发掘殆尽。清代陕西巡抚毕沅曾对唐十八陵进行整修,树碑题刻。
隋唐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黄金时代,无论是宫殿还是陵寝,规模都相当宏大,尤其是唐陵无不装饰精美,奇珍异宝藏满其中,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高峰时期墓葬的代表。
在中国历史上诸多皇陵中,唐朝帝陵最为雄伟,笔者的寻访次数也最多。因为唐陵地域分布过于辽阔,笔者寻访了多年才把唐十八陵全部走遍。由于自然风化和人为破坏,今天唐朝帝陵宏伟的殿宇建筑早已倒塌倾圮,只有规模宏大的山陵、气派雄伟的石刻,还残留在田间地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