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越太祖钱镠陵】
吴越国太祖钱镠(852年—932年),字具美,杭州临安(今浙江杭州)人,是十国之一的吴越国的开国君主。钱镠小字婆留,据民间传说,钱镠出生时一身乌黑,其父钱宽疑为不祥之物,要往水井扔去,他的祖母(阿婆)急忙拦住,钱镠这才留了下来,因此大家都称他“婆留”。
钱镠自幼学武,后为生计曾贩运私盐,23岁从军,成为唐末石镜镇将董昌的偏将。他有勇有谋,屡战屡胜,曾领兵狙击黄巢起义军。以后,随着董昌的升迁,钱镠也先后担任都知兵马使、杭州刺史等职。钱镠占据杭州后,开始利用唐末藩镇混战局面,扩张自己的地盘,占领苏州。唐景福二年(893年),他被朝廷任命为镇海军(今江苏镇江)节度使,势力逐渐壮大。唐乾宁二年(895年),董昌在越州自立为帝,唐昭宗封钱镠为浙江东道招讨使,下诏讨伐董昌。钱镠于是发兵进攻,次年,攻破越州,擒杀董昌。唐昭宗任命钱镠为镇海、镇东节度使,使其兼有浙东、西之地。唐天复二年(902年),钱镠被封为越王,之后,又被封为吴王。朱温废唐称帝后,封钱镠为吴越王,吴越国建立,都杭州。此时,各地相继建立了前蜀、南吴、南汉、闽等割据政权。钱镠虽然也设立百官,一切礼制也皆按照皇帝的规格,但表面上仍然奉中原王朝为正朔,入贡不断。

浙江临安吴越太祖陵文保碑(摄于2013年11月30日)

浙江临安吴越太祖陵园门及享殿(摄于2013年11月30日)

浙江临安吴越太祖陵(摄于2013年11月30日)
钱镠占据的领土有十一州,包括今天的浙江和江苏南部及福建北部一带,这些地方都是当时中国最富庶的地区。钱镠在位期间,采取保境安民的基本国策,注意修筑海塘和疏浚内湖,在西湖、太湖和运河都设“撩浅军”,专门负责筑堤、疏浚等事宜,又广开堰闸、创立圩田,使得苏杭等地得享灌溉之利,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保障了民众安居乐业的局面,吴越国成了当时富甲天下的经济强国。
相传钱镠颇具情趣,其王妃每年岁尾都要回娘家看望并侍奉双亲,待来年开春后再回到杭州。有一年春天夫人未归,钱镠写信给王妃说:“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意思是田间阡陌上的花开了,你可以慢慢归来了,情真意切。
吴越长兴三年(932年),钱镠病重,立第七子钱元瓘为继承人。不久,钱镠去世,享年81岁,谥号武肃。钱镠被葬于安国县衣锦乡茅山之原,即今浙江临安锦城镇太庙山,《临安县志》等文献均有记载。但《钱氏家乘》却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认为钱镠陵墓或葬于临安县署中大堂之下,或葬于歙州金竺山。
笔者认为,《钱氏家乘》的说法只是一家之言,无论从各种典籍的记载,还是历史上后人举行的祭祀典礼,都说明了太庙山麓的钱镠陵墓可能性最大。笔者也数度前往太庙山拜谒钱镠陵,陵前有牌坊、祠堂,陵寝群山环抱,墓道两侧原有石翁仲,在“文革”动乱中遭到毁损,现已新塑了一组石刻侍立神道两侧。陵冢紧靠太庙山南坡,用土石堆成,高约10米,如今陵冢上长满苍松翠柏。墓前尚存墓碑一通,上刻“唐故天下兵马都元帅尚父守尚书令兼中书令吴越国王谥武肃钱王之墓”。 整个陵区庄严肃穆,芳草萋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