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武烈皇帝赫连勃勃嘉平陵】

【夏武烈皇帝赫连勃勃嘉平陵】

夏武烈皇帝赫连勃勃(381年—425年),字屈孑,原名刘勃勃,匈奴铁弗部人,为十六国时期夏国的建立者,是当时叱咤风云的一代枭雄。

刘勃勃是南匈奴后裔,其父刘卫辰入居塞内后,被前秦皇帝苻坚委任为西单于,都督河西诸部族。后在与拓跋部的战争中,其父的部落被北魏消灭,刘勃勃率余众逃往后秦。

陕西靖边夏都统万城遗址(摄于2018年7月26日)

陕西延川夏武烈皇帝嘉平陵文保碑

(摄于2018年7月26日)

陕西延川夏武烈皇帝嘉平陵(摄于2018年7月26日)

后秦皇帝姚兴十分欣赏刘勃勃。据载,刘勃勃生性善辩聪慧,颇具风度仪表,并且还善于用兵。因此,姚兴很信任他,任命他为安北将军、五原公,把鲜卑族及杂族共两万多部落拨给他,让他镇守朔方(今陕西延安)。

后秦弘始九年(407年),刘勃勃拥兵自立,自称为天王、大单于。他认为匈奴是夏后氏的后代,故国号大夏,署置百官,并修建都城统万城(今陕西靖边北),有统御万国之意。之后,他改姓赫连氏,意为“徽赫与天连”。

据说,赫连勃勃的将作大匠叱干阿利对统万城的土城垣有着严酷的质量要求,如铁锥能刺入墙壁一寸,筑城的人就要被杀掉。因此建成后的统万城城垣坚固无比,历经1600多年仍屹立不倒。

赫连勃勃建国后,先后击败南凉、后秦,俘掠大量人口牲畜。夏昌武元年(418年),他乘东晋将领刘裕灭后秦急于南归之机,攻取长安,作为南郡,并在灞上(今陕西安东)称帝,不久回师。

赫连勃勃在位期间,生性凶残,残暴嗜杀,狂妄自慢,晚年尤甚。夏真兴七年(425年),赫连勃勃病逝于统万城永安宫中,终年45岁,谥号烈武皇帝,庙号世祖,在位共19年,葬于嘉平陵。

嘉平陵的修筑耗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据说,其子赫连昌动用大量民众修筑嘉平陵,祭祀时杀了数千匹马,陵墓上还种植了荆棘,从而使他的陵墓变得难以寻觅。目前,在陕西、甘肃、宁夏、山西、内蒙古等地均有其疑冢存在。据清嘉庆《延安府志》载:“延川县南六十里,白浮图寺前七冢,相传赫连勃勃葬此。”《延绥揽胜》载:“白浮图寺,在(延川)城南七十里处,相传赫连勃勃葬地。”《延川县志》也载:“白浮图寺在县南六十里,寺前有冢,前人以为夏王疑冢云。”现仅存一冢,位于延川县稍道河乡古里村东1.5千米处。墓地北临交口河水,东西南三面环以山原,占地面积约3万平方米。冢呈椭圆形,残高十余米。

笔者驱车爬山越岭,来到稍道河乡古里的白浮图寺所在的原上,只见一座经历了千百年风雨沧桑、现已残破不堪的古冢屹立在寺南的高原上,旁边一块黑色的石碑上刻着“赫连勃勃墓”。笔者不知这座荒草孤冢是赫连勃勃的真墓还是疑冢,但见四周群峰苍凉,山风呜咽。赫连勃勃这位大夏国皇帝,才略一流,故能够在陕北高原大有作为,但他过于残暴,注定只能如同流星一般在历史长河中瞬间陨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