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武王陵】

河南获嘉同盟山周武王庙(摄于2014年5月30日)
周武王,姬姓,名发,为西周王朝的开国君主。他是周文王姬昌的次子,其兄伯邑考曾被商朝扣为人质,后来被商纣王烹杀。商纣王甚至将伯邑考的肉做成肉羹赐给周文王。传说周文王强忍悲痛吃下肉羹后,在无人处吐出,后人为了纪念周文王,就在他吐肉羹的地方堆起一个土冢,称之为“吐儿冢”。此冢至今仍保存在羑里城的西北角。

陕西咸阳周陵拜殿(摄于2016年8月18日)
文王去世后,次子姬发继位。姬发继位后秉承父亲遗志,继承其父未竟的灭商大业。他任命姜尚为军师,负责军事,同时任命其弟周公旦为辅佐,负责政务。武王审时度势,深知商朝在纣王的暴虐统治下,政治上虽然十分腐败,但军事上仍有较强的实力。因此他等待时机,整顿内政,增加军力,积极创造灭商条件。为便于进攻商都朝歌(今河南淇县),他将都城迁至镐(今陕西西安西南),并举行了历史上有名的“孟津观兵”,主动前来参加盟会的有八百多诸侯,史称“八百诸侯会孟津”。武王在盟会上举行了誓师仪式,这表明人心向周,商纣王孤立无援的形势已形成。两年后,商纣王更加昏庸暴虐,杀比干,囚箕子,商王朝内部矛盾更加激化。武王认为时机已到,果断决定发兵伐纣,进行灭殷的最后决战,在牧野之战中,大败商军,一举灭商。

陕西咸阳周武王陵(摄于2016年8月18日)
武王灭商的具体年代,历来多有争议。夏商周断代工程公布的《夏商周年表》认为,武王灭商发生在公元前1046年;据《史记》以及《竹书纪年》里的年代推算,武王灭商是在公元前1066年;但根据南京紫金山天文台科研人员的推算,武王伐纣时间是在公元前1057年。
姬发灭商后,建立西周,定都镐京,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三个王朝。姬发不久病逝,谥号“武”,史称周武王。
作为中国历史上具有卓越政治、军事才能的君主,周武王与其父周文王一道,备受尊奉。其陵墓长期以来一直都被认定在陕西的咸阳原上,从东汉开始,民间与官方祭祀不断。
笔者在咸阳境内的渭城区周陵乡拜谒过周武王陵,它位于周文王陵北100米处,墓前有清代毕沅所立的石碑“周武王陵”。据载,人们在此祭祀周武王的活动已经绵延了上千年。但一些史籍记载和考古学家的勘探认为咸阳渭城区周陵乡的周武王陵显系讹传,因为西周时期,君主埋葬时“不封不树”,陵墓没有封土堆,不种树木。而周武王陵有高大的坟丘,显然不符合当时的陵制。这一带在战国时期归属秦国的领地,应该是秦陵区的范围。至于周武王究竟葬于何处,目前尚无定论,可能在今西安长安区和户县一带。

陕西咸阳周武王陵陵号碑(摄于2016年8月18日)
有趣的是,尽管学界争论不断,但人们在每年春秋之际仍然会来此祭祀,这个传统千年未变。这是国人精神的寄托,是民族灵魂的凝聚。其实,周武王陵承载的文化精神所产生的效应,已远远超过了其陵墓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