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恭帝司马德文冲平陵】

【晋恭帝司马德文冲平陵】

晋恭帝司马德文(385年—421年),为东晋第11位皇帝,也是东晋最后一位皇帝。他是晋孝武帝司马曜次子、晋安帝司马德宗之弟。

司马德文最初封为琅邪王,之后历任中军将军、散骑常侍、卫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加授侍中、领司徒、录尚书六条事等官职。其兄晋安帝在位期间,东晋王朝已处于内外交困、风雨飘摇之中。元兴元年(402年),权臣桓玄发动叛乱,攻入都城建康,控制朝廷。元兴二年(403年),桓玄挟持晋安帝至浔阳(今江西九江),并代晋自立,司马德文随晋安帝居于浔阳。之后,北府将领刘裕等人举兵讨伐桓玄,并成功夺取了京口和广陵,向建康挺进,并最终击溃桓玄军队,桓玄在逃亡的船上被部将冯迁所杀。

桓玄死后,安帝虽然复位,但桓玄的叛变已经摧毁了东晋的皇权,刘裕成为东晋举足轻重的实权人物。义熙十四年(418年)刘裕被封为相国、宋公,政令由他来出。此时,刘裕已有篡位之意,伺机谋害安帝,司马德文担心兄长遇害,整日陪侍,保护安帝。同年12月,安帝患病,回宫休养。刘裕派人潜入内宫,凶残地将晋安帝活活勒死。

江苏南京建康都城遗址(摄于2021年3月26日)

江苏南京古阅武台(摄于2019年9月28日)

江苏南京东晋恭帝冲平陵玄宫石碣(摄于2017年9月5日)

刘裕杀安帝后,见时机尚不成熟,就立司马德文为帝,改年号为元熙,此时,刘裕已牢牢控制东晋政权。元熙二年(420年),刘裕见时机成熟,命令党徒傅亮草拟好禅位诏书,入宫逼司马德文誊抄。司马德文强作欢颜地对左右说:“桓玄篡位,晋朝那时已经失国,多亏刘公(刘裕)出兵讨平,恢复晋室,晋朝才得以再延续了近20年。今日禅位,我心甘情愿,没有什么怨恨。”说完,提笔誊抄诏书,交给了傅亮。然后,携同后妃等眷属凄伤出宫,东晋自此灭亡。

司马德文禅位与刘裕后,被废为零陵王,迁居秣陵。刘裕仍不放心。南朝宋永初二年(421年),刘裕命令琅琊侍中张伟携毒酒前去鸩杀司马德文,但张伟不忍谋害故主,在路上喝下毒酒自尽。于是,刘裕再派亲兵,越墙进入司马德文室内,逼司马德文饮毒酒。司马德文拒绝,亲兵便将他挟上床去,用被子蒙住他脸面,用棉被将司马德文活活闷死。

司马德文被杀后,谥号为恭皇帝,葬冲平陵。

东晋历代皇帝偏安江左,基本依照西晋司马懿遗诏营建陵寝,不起坟茔,不做神道。据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志》载:“冲平陵在(上元)县东北二十里,蒋山西南。”1960年11月,南京市文管会在富贵山东南麓发现晋恭帝冲平陵的玄宫石碣。1964年,南京博物院考古工作者在石碣出土处以西约400米发现了一座大型东晋晚期墓葬。墓葬凿山而成,由墓室、甬道、封门墙、墓道和排水沟五部分组成。尽管陵墓早年被盗,但还是出土了70余件随葬品。有专家认为此墓可能是晋恭帝司马德文的冲平陵。

笔者在南京市博物馆看到了晋恭帝玄宫石碣,碣长1.25米,宽和厚都为0.3米,上阴刻“宋永初二年太岁辛酉十一月乙巳朔七日辛亥晋恭皇帝之玄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