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蜀高祖王建永陵】
前蜀高祖王建(847年—918年),字光图,许州舞阳(今河南舞阳)人,是十国之一的前蜀开国皇帝。其少年时以屠牛、盗驴、贩私盐为业,后投忠武军(治今河南许昌)。

四川成都前蜀高祖永陵陵园大门(摄于2014年12月16日)

四川成都前蜀高祖永陵文保碑(摄于2014年12月16日)

四川成都前蜀高祖永陵陵冢(摄于2016年4月28日)

四川成都前蜀高祖永陵(摄于2016年4月28日)

四川成都前蜀高祖永陵地宫(摄于2016年4月28日)
唐中和元年(881年),黄巢起义军攻陷长安,唐僖宗逃往巴蜀,王建带领忠武军入蜀护驾,成为“随驾五都”之一,留在唐僖宗身边,由权势显赫的宦官田令孜指挥,王建拜田令孜为养父。唐光启元年(885年),唐僖宗返回长安,王建被任命为神策军的主要将领,负责宫廷守卫。不久,田令孜率禁军讨伐河中(今山西永济西)节度使王重荣,兵败后,挟唐僖宗逃往兴元(今陕西汉中),王建被任命为清道斩斫使,深受唐僖宗信任。后来,田令孜失宠,宦官杨复恭执掌禁军,对王建不信任,于是外放王建出任壁州(今四川通江)刺史。在这里,他收编了当地一个叫溪洞的英勇善战的部落,组建了一支八千人的队伍,顺江袭击阆州(今四川阆中)和利川(今四川广元),很快占有了川北的大部分土地。唐大顺二年(891年),王建攻取成都,杀西川节度使陈敬瑄,并进而夺得了陕西和湖北的大片土地。天复三年(903年),唐昭宗封王建为蜀王,变相承认了王建在东川和西川的合法地位。第二年,朱温弑唐昭宗,立唐哀帝,王建也开始在成都自行任命官员。天祐四年(907年),朱温篡位建立后梁,王建拒不承认。同年九月,已是花甲之年的王建在成都南郊祭天,即皇帝位,国号大蜀,史称前蜀。
王建戎马一生,历经数十载的金戈铁马才换来割据一方。王建称帝后,典章制度皆沿袭唐朝。他尊重人才、厚待流亡入蜀的唐朝名臣世族,又劝课农桑,且生活简朴,使前蜀的经济文化都有所发展。但其晚年多内宠,又重用宦官,前蜀很快由盛转衰,辉煌并未延续太久。
前蜀光天元年(918年),王建病故,终年71岁,庙号高祖,葬于永陵。
永陵是王建称帝后不久即在成都选址修筑的,工程浩大,直到王建去世仍未完成,它位于今成都市抚琴东路,从“抚琴”的路名就可以看出历史的误解。原来,在过去很长时间里,人们一直无从确认永陵的具体位置,其圆形墓冢封土长期以来一直被误传是司马相如的抚琴台。抗战时期,为躲避日本战机的空袭,当局决定在此建造防空洞,在施工中却发现有砖墙阻挡,于是由时任四川博物馆馆长冯汉骥先生主持发掘工作。陵墓虽然曾被盗,但考古人员还是在墓葬中发现了王建的哀册等文物,从而确定为王建的永陵。
永陵墓室的地面与室外地面基本处在同一高度,是中国目前罕见的地面帝王陵墓。永陵无墓道,封土之下,有前、中、后三室,以红砂岩砌筑的拱券为骨架,券间铺以石板。中室中央偏后有须弥座式石棺床,上置棺椁,石棺床四周有或舞或奏的乐伎浮雕,形神毕肖。尤其是棺床两旁的12尊圆雕半身武士石像,均头戴盔冠、身着铠甲、腰束革带,孔武肃穆,雕工极其精巧。后室发现一尊王建本人的石雕像,这在历代帝王陵墓中十分罕见。
笔者多次参观永陵,石砌墓室的气势,棺床雕工之精巧,圆雕石像的逼真,都令人惊叹,更为重要的是,笔者从这座中国古代独一无二的陵墓中看到诸多晚唐遗韵,让人想起唐王朝的落日余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