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文公陵墓】
晋文公重耳(公元前697年—公元前628年),是晋献公的儿子,母亲为狐姬。晋献公在位期间,开疆拓土,为晋国的扩张和强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可惜,晋献公晚年宠爱骊姬,想废太子申生而立骊姬的儿子奚齐。在骊姬的谗陷下,太子申生被逼自缢,又欲加害公子重耳和其弟夷吾,重耳被迫出逃。

山西新绛晋国都城绛遗址(摄于2020年8月1日)

山西曲沃晋文公墓
(摄于2015年5月13日)

山西曲沃晋文公墓塑像
(摄于2015年5月13日)
在流亡的19年里,重耳和他的亲信、随从历尽千辛万苦,饱尝世态炎凉,先后到过狄、卫、齐、曹、宋、楚等国避难。晋献公死后,晋国乱象丛生,晋惠公背信弃义,被秦穆公所俘,后患病辞世;晋怀公党同伐异,与其父如出一辙,后众叛亲离被杀。秦穆公为了秦国的利益,把女儿嫁给重耳,并派兵帮助重耳入主晋国,称晋文公。
重耳即位时,已年逾花甲,但他雄心未已。在舅舅狐偃、姐夫赵衰等的辅弼下,改革内政、整军经武,实施通商宽农、明贤良、赏功劳等政策,实行三军六卿制,使晋国国力大增。重耳利用周王室内乱,兴兵勒王,提高了晋在中原诸侯国中的地位。公元前632年,晋楚大战于城濮(今山东鄄城西南),晋军采取先主力佯退,后回师夹击的战术,最终击败了不可一世的楚军。接着,晋文公与齐、鲁、宋、卫等七国之君盟于践土(今河南原阳西南),并得到周王策命,晋文公跃升为中原霸主,从而开创了晋国长达百年的霸业。
公元前628年,功成名就的晋文公病逝,葬于今山西绛县。
《元和郡县志》《平阳府志》《绛县志》等文献均有关于晋文公墓在绛县东的记载。今天,晋文公雄极一时的霸业早已烟消云散,晋文公墓的墓冢也历经沧桑,但还依然静静安卧在山西绛县卫庄镇的下村侧。多年前的一天,笔者前往凭吊晋文公墓。寻访之路非常艰难,当地知道晋文公墓的人不多,经多方询问,笔者才最终来到卫庄镇下村,并远远看见了村西不远处巍然屹立的晋文公雕像。
这尊雕像是卫庄镇下村村民于2001年捐资修建的,为一尊5米高的汉白玉立像。雕像后侧就是晋文公的陵墓。陵墓依地形而建,圆形墓冢非常高大,犹如山丘,冢上绿树葱茏,2600多年来,叱咤风云的霸主晋文公一直静静地长眠于此。墓前立有“晋文公墓”石碑一通,为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刻立,至今保存完好。据说墓后岭顶曾建有祠庙,但在抗日战争期间被日寇拆毁。
笔者无法想象当初陵墓及其祠庙的规模,但鉴于历代统治者对晋文公祭祀的重视,应该修建得庄严静穆,雄伟壮观。可惜如今这里却清寂荒芜,当年的建筑也荡然无存。当天天气晴朗,笔者拨开齐腰高的荒草才来到墓前,一代宏图霸主的陵寝就这样默默淹没在随风摇曳的漫漫荒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