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秦世祖苻坚墓】

【前秦世祖苻坚墓】

前秦世祖苻坚(338年—385年),字永固,氐族,略阳临渭(今甘肃天水东)人,十六国时期前秦的第四位皇帝。他是前秦惠武帝苻洪之孙。苻洪为前秦的建立奠定基础。苻洪死后,其子苻健在东晋永和七年(351年)入据关中,次年称帝,都长安,建立前秦政权,苻健是苻坚的伯父。

据载,苻坚自幼聪明过人,深受祖父苻洪的宠爱,后承袭父爵为东海王,广交当世豪杰,在朝野享有盛誉。苻健病逝后,其子苻生继位,苻生性情极其残暴,朝中人人自危。寿光三年(357年),苻坚在氐、汉豪贵的支持下率兵冲进皇宫,斩杀苻生,自己登上帝位。

苻坚在位期间,抑制豪强、整顿吏治,强化王权,劝课农桑、兴修水利。且崇尚儒学,广兴学校,使前秦很快强大起来,史称“关陇清晏,百姓丰乐”。

安徽寿县古城墙(摄于2012年9月1日)

陕西彬县前秦世祖陵文保碑

(摄于2016年8月17日)

陕西彬县前秦世祖陵

(摄于2016年8月17日)

前秦强盛后,苻坚有意一统天下。并先后攻灭前燕、前凉、代等国,统一北方大部地区。随后,把矛头指向据有江南地区的东晋。前秦建元十九年(383年),苻坚不顾群臣的劝阻,执意出兵伐晋,亲率号称八十万的前秦大军浩浩荡荡进发。前秦先头部队很快占据寿春(今安徽寿县),与晋军隔江相峙。苻坚求胜心切,竟自率八千轻骑赶抵寿春。当苻坚从寿春城头观察晋军时,发现晋军军容整齐,心生惧意,甚至将八公山上的草木都当作晋军。此时,东晋提出渡过淝水作战的要求。苻坚认为可以趁晋军半渡淝水之时进攻晋军,以获胜利,因此表示同意。没有想到,前秦大军往后一退,就出现了全军溃退的情景。前军统帅苻融骑马入乱军中试图压住阵脚,但堕马被杀。前秦军伤亡惨重,苻坚亦中流矢受伤,单骑逃到淮北。

淝水之战后,前秦元气大伤,再也无力控制政局,前秦分裂,北方重新四分五裂。其中姚苌等人重新崛起。姚苌为羌人,其父为后赵将领姚弋仲,本获罪当死,苻坚赦免了他,姚苌本人也被苻坚封为龙骧将军。他利用苻坚在关中大乱、出逃五将山之时,派兵围攻并擒获苻坚。在逼迫苻坚交出国玺、禅位未果后,姚苌将48岁的苻坚绞死于新平(今陕西彬县)佛寺内。

据载,苻坚被害后,其族孙苻登即帝位后,以天子礼安葬苻坚于新平。后来,姚苌曾掘墓鞭尸,甚至“荐之以棘,坎土而埋之”,以泄其愤。

笔者曾两度前往苻坚陵,第一次因中途突降暴雨而作罢。第二次则在一年以后的八月,这次笔者翻山越岭,寻觅良久,才终于拜谒了苻坚陵。苻坚陵位于咸阳城西北130多千米处的彬县水口乡,陵冢坐南向北,面积140平方米。墓碑上刻有“前秦国王苻坚之墓”。墓冢形似角锥,俗称“长角冢”。不过,墓冢周边荒草过人,笔者非常艰难地穿过大片荆棘丛生的野草丛才找到苻坚墓。淝水之战使苻坚身败名裂。不过,公正地看苻坚,他还不失为一名有作为的帝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