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宗朱祁钰景泰陵】

【明代宗朱祁钰景泰陵】

明代宗朱祁钰(1428年—1457年),为明代第七位皇帝。他是明宣宗的次子,英宗的异母弟。据载,其生母吴氏原为汉王府邸中宫人。汉王朱高煦是永乐帝次子,因起兵造反被宣宗擒拿,朱祁钰生母因此被充入后宫为奴,后为宣宗所幸,生下朱祁钰,并被册封为贤妃。朱祁钰在英宗即位后被封为郕王。

北京海淀明代宗景泰陵文保碑(摄于2016年8月11日)

北京海淀明代宗景泰陵碑亭(摄于2016年8月11日)

北京海淀明代宗景泰陵陵号碑

(摄于2016年8月11日)

北京海淀明代宗景泰陵裬恩门(摄于2016年8月11日)

由于母亲身份卑微,朱祁钰对帝位不存奢望,母子居住在京城王府中,本可安逸度过一生。不料“土木之变”发生,英宗被瓦剌生擒,朱祁钰在大敌当前的情况下,被皇太后孙氏诏为监国。后为安定人心,又经太后准许即皇帝位,是为明代宗,次年改元景泰,遥尊明英宗为太上皇。

他即位后,励精图治,吏治为之一新,景泰朝的政治与之前的正统朝相比,还是比较清明的。而且,面对瓦剌的挑衅,景泰帝倚重于谦等主战派大臣,整饬军备,组织北京保卫战,最终击退瓦剌。瓦剌首领也先见状,便放回了明英宗。

英宗回归之后,名义上是太上皇,实际上幽居南宫,并被监视。景泰帝还废英宗太子朱见深为沂王,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为皇太子。

景泰八年(1457年)正月,景泰帝身染重病,卧床不起,英宗旧臣石亨、徐有贞等人见景泰帝病情危重,密谋迎立英宗。他们从南宫扶英宗上辇,直奔皇宫,英宗进入奉天殿,登上御座,鸣钟击鼓,召见百官,宣布复位,史称“夺门之变”。

明英宗随即废景泰帝为郕王,将其软禁西内。不久,代宗去世,其死因,不见正史记载,只有明陆《病逸漫记》记称系宦官蒋安以帛勒死。英宗赐其谥号为戾,终年30岁。英宗废弃了明代宗原本修建好的帝陵,按亲王礼将其葬于京西的金山,明代宗成为唯一一个没有按帝王之礼下葬的明朝皇帝。之后,于谦等当初拥立他的大臣,也纷纷被明英宗以谋逆之罪处死。直到英宗去世后,英宗之子、明宪宗朱见深才客观地评价了其叔朱祁钰一生的功过,恢复了他的帝号,并改建其王陵为帝陵,扩修了明楼、享殿等,嘉靖时又改建陵碑亭,使景泰陵成为一座地道的帝王陵。

笔者在一年的秋天前往拜谒,发现代宗陵寝的碑亭和祾恩门依旧留存,但其余建筑已经消失殆尽。其中,碑亭保存最为完整,坐落在一片开阔的绿地中间,在柏树的簇拥下,黄色琉璃瓦重檐亭顶显得格外醒目,碑楼内有一座高大的碑石,书有“大明恭仁康定景皇帝之陵”几个大字。碑亭后为祾恩门,祾恩门后的祾恩殿、方城明楼、宝城宝顶等建筑已荡然无存。

明代宗朱祁钰在位时间仅8年,但他选贤任能,力挽狂澜,使得大明江山社稷转危为安,可谓是英明之主。但他贪念皇位,导致在处理英宗与太子问题上存有失误,招致他后来悲剧性的结局。他的离奇去世,令人唏嘘。

如今,景泰陵后的山陵依旧树木葱茏,但景泰陵早已支离破碎,风雨飘摇的景泰陵,宛如代宗命运多舛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