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王允常陵墓】

【越王允常陵墓】

允常(?-公元前497年),姒姓,为春秋时期越国君主。谈到越王允常,可能大家都不熟悉,但讲起他儿子勾践,我们就耳熟能详了,尤其是其“卧薪尝胆”的发奋图强精神千古流传。其实,越王允常在越国历史上也是一位颇有作为的君主,虽然史籍对允常的记述很少,然而从零星、散见于各类文献中的有关材料中,仍可看出允常是越国霸业活动的开创者、奠基者。他是在其父夫谭死后,继任越国君主之位。即位后,允常接受中原各地先进生产技术,发展农业和其他产业,他非常重视冶炼业,曾命欧冶子为其铸剑,铸造的青铜宝剑坚韧锋利。在允常统治时期,越国国力开始强盛,并向外扩张,至其晚年,越国疆土已经扩展至今浙江北部,江西东北一部也归属越国。越国也从允常开始称王,并在楚国的帮助下与北部的吴国发生战事。周景王八年(公元前537年),越国与北部的吴国在越国北部边界檇李(今浙江嘉兴西南)发生战争,虽然后来双方缔约媾和。但周敬王十年(公元前510年),允常与吴王阖闾再度发生冲突,檇李等地被吴国占领。周敬王十五年(公元前505年),允常利用吴国兴兵伐楚、国内空虚之际,发兵攻入吴境。自此,吴越两国怨恨加深,战争日益频繁。周敬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97年),允常去世。

浙江绍兴越国王陵文保碑(摄于2017年8月24日)

浙江绍兴印山越国王陵墓室(摄于2017年8月24日)

浙江绍兴越国王陵独木棺(摄于2017年8月24日)

据史籍记载:允常葬在府城西南的木客山。但长期以来,允常陵墓不知所在。1998年在绍兴兰亭镇木栅村南印山,发掘清理出一座春秋战国时期的大型土墩墓,从其规模来看,可以确定应为春秋战国时期的越王陵墓。笔者专程去印山参观这座到目前为止所发现的唯一一座越王陵墓。陵墓的墓坑之大、墓道之长、墓椁之伟、封土之雄令人震撼,它凿岩而成,墓向朝东,是一座由墓道、墓坑、墓室组成的平面呈甲字形的竖穴土坑墓,底面用长方木横向平铺,在底面两边用长方木互相斜撑,形成一个三角形墓室,中间有一具采用独木雕凿而成的大型独木棺,制造独木棺的树龄应在千年以上,这是笔者所见过的形制最独特的王陵,极富越国特点。具有这样身份和地位的陵墓主人到底会是谁呢?查诸资料,专家发现印山在早期也叫“木客山”。史书记载,古时这一带森林茂密,系伐木场地,越国被吴国打败后,越国许多士兵在这里砍伐木头进贡给吴国,这些砍伐木头的人,当时被人称为“木客”,因而印山在早期也叫“木客山”。结合《越绝书》的记载,“木客大冢者,勾践父允常冢也”,再从修建年代来看也建于允常时期,且允常始称王,为显示王者气派,所建坟墓也必然特别巨大。因此,专家认为印山越王陵的主人有可能是越国开始“拓土始大,称王”的允常,也就是第一位越王。当然,考古学者从墓内大量填筑青膏泥、木炭的种种迹象分析,也发现明显带有中原和当时楚国等地的特点。如果对印山大墓的断代为春秋末、战国初的话,那么印山大墓的墓主或许是在允常之后,甚至可能就是勾践。据《越绝书》载:“独山大冢者,勾践自治以为冢。徙琅琊,冢不成,去县九里。”可见勾践曾在今绍兴为自己建造独山大冢,南宋爱国诗人柴望的七律诗《越王勾践墓》也认为勾践墓在绍兴,这些都说明勾践也可能葬回绍兴。由于印山大墓在历史上多次被盗,除了少量价值不高的文物外,墓椁中甚至没有留下丝毫有关尸骨的痕迹,给墓主的确定带来了困难。不过大部分专家更倾向于认为这是越王允常的陵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