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太祖成吉思汗陵】

【元太祖成吉思汗陵】

成吉思汗(1162年—1227年),名铁木真,出生于蒙古乞颜部孛儿只斤家族,为蒙古汗国的开国大汗,元世祖忽必烈将国号改为“大元”后,追尊成吉思汗为元太祖。

铁木真出生时,中国北方地区处在金朝统治之下。其父也速该是蒙古孛儿只斤部的首领,在蒙古部落之间的争战中被害,所部散落,铁木真与母亲、弟弟四处流浪,备受欺凌。险恶的环境磨炼了铁木真坚毅勇敢的素质,他立志恢复家族的昔日地位。为此,他招徕人马,壮大力量,并在部落战争中善于利用矛盾,纵横捭阖,最后统一蒙古各部。1206年春天,铁木真在斡难河(今蒙古国鄂嫩河)畔召开大会,他被推选为蒙古大汗,上尊号“成吉思汗”,意为“强者”。成吉思汗立国后,铁木真建立军政合一、兵牧结合的体制,将松散的、以游牧为生的蒙古民族组织成一支号令统一、勇猛善战的铁军。利用这支铁军,多次发动对外征服战争。他率军西征,鞭及欧洲的多瑙河边,又亲率大军歼灭金军精锐,重创西夏主力。1227年,时年66岁的成吉思汗逝于征战途中。《元史》记载:“……(秋七月)己丑,崩于萨里川啥老徒之行宫。”言简意赅,但语焉不详,使后世关于成吉思汗的死因流传多种说法,有坠马说、行刺说、中箭说等。

内蒙古鄂尔多斯元太祖陵牌坊(摄于2012年7月15日)

内蒙古鄂尔多斯元太祖陵苏勒德祭坛(摄于2012年7月15日)

内蒙古鄂尔多斯元太祖陵碑亭(摄于2012年7月15日)

内蒙古鄂尔多斯元太祖陵(摄于2012年7月15日)

据传,成吉思汗有一次外出打猎,路过一处山野。他看见这里山清水秀,植物生长繁茂,心情很喜悦,就选定这里作为他百年后的长眠之所,遂吩咐左右在此做上记号。成吉思汗去世后,他的诸子、诸将遵其遗嘱,护送其灵柩北归。路上遇到的一切行人,一概斩杀,以保守秘密,最后,他们将大汗的灵柩葬在了成吉思汗生前指定的葬地,葬后不起坟墓。蒙古兵将还用大群马匹践平土地,后来四周长起密林,平复如故,从此成吉思汗陵寝的真正所在地也就成了难解之谜。

为便于后世祭祀成吉思汗,几百年来,蒙古人以八白室作为象征性的陵寝来祭祀他。八白室指的是八座白色大帐,里面供奉着成吉思汗及其夫人、儿子、兄弟的灵柩,以及战刀、马鞍、马鞭等遗物。八白室一直随着负责守护它们的鄂尔多斯部迁移,最终,鄂尔多斯部于1954年迎奉八白室于今内蒙古鄂尔多斯伊金霍洛旗。1956年,这里建起了成吉思汗陵,由牌坊、碑亭、苏勒德祭坛和大殿组成,其主体是一个由3座蒙古包式的大殿构成的宏伟建筑,金色穹顶,松柏掩映,威严而肃穆。现在,成吉思汗陵成为人们祭祀、怀念成吉思汗最主要的场所,所以每年这里都要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成吉思汗陵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