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文帝刘恒霸陵】

【汉文帝刘恒霸陵】

汉文帝刘恒(公元前202年—公元前157年),为西汉第三位皇帝。他是刘邦的第四子,因为不是嫡子,在刘邦诸子中最不引人注目。客观环境造就了刘恒小心谨慎、宽容平和的性格。他从来没有想过会继承皇位,只是历史的机遇让他在不经意中登上了帝位,这缘于其母亲薄姬的出身。

刘恒的母亲薄姬原为秦末魏王豹的姬妾。魏王豹被刘邦所杀,薄姬被充入汉宫织室作贱役,后被刘邦召幸,生下刘恒。薄姬地位低下,因此每天都与儿子小心翼翼地生活

陕西西安汉文帝霸陵文保碑(摄于2018年7月24日)

陕西西安汉文帝霸陵(摄于2012年10月5日)

陕西西安汉文帝母亲薄太后南陵(摄于2018年7月24日)

刘邦病逝后,吕后掌握朝廷大权,对刘邦的宠妃和皇子进行血腥的大清算,唯有薄姬母子因从前备受冷落而被吕后忽视。薄姬与被封为代王的刘恒无所追求地生活在封地。公元前180年,吕后去世,吕氏势力被忠于刘氏的丞相陈平、太尉周勃和朱虚侯刘章等铲除。善良仁孝的代王刘恒被迎立为帝,时年23岁,史称汉文帝。文帝在位期间,躬修节俭,轻徭薄赋,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治世。

公元前157年,文帝病逝,葬霸陵。霸陵位于西安东南15千米处,是西汉帝陵中仅有的两座位于汉长安城东南的陵寝之一。陵墓南靠白鹿原,因临灞河(古称霸水),故名“霸陵”。汉文帝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比较简朴的皇帝,因此,霸陵“因其山,不起坟”,力求“节俭”,一改前代帝王移土起冢之惯例,以自然山峰为主,正面经人工修整,略呈金字塔形,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座依山为陵的帝陵。

据记载,霸陵是在白鹿原北坡的断崖上凿洞为玄宫的,墓门、墓道、墓室均以石块垒砌而成,并有排水系统。文帝提倡薄葬,生前留下遗诏:“厚葬以破业,重服以伤生,吾甚不取。”因此,霸陵地宫的陪葬品“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霸陵也因此成为汉朝帝陵中很少受到盗墓贼注意的一座皇陵。

薄姬死后,安葬在南陵,靠近文帝的霸陵,永远守护在儿子的身边。

依据西汉规制,霸陵四周应该筑有垣墙,且四面门外有门阙,但目前仅剩地面上的少量汉瓦及卵石。以前,陵冢前石碑林立,不过,经过两千多年的历史岁月,如今霸陵前只剩下清代毕沅所立的刻有“汉文帝霸陵”的碑石,以及宋元以后所立的十多通碑碣。

在西汉诸帝中,文帝是笔者比较崇敬的一位帝王,他虽不是大汉王朝的创始人,但却足以称为汉王朝的奠基人。

寻找霸陵的行程远比寻找其他汉陵来得艰难,几乎是在村头无路可走的时候,才在一片果园中发现了霸陵的陵碑。霸陵使笔者很震撼,不是震撼于它的恢宏,而是震撼于它的简朴。在中国历代帝王中,文帝的一生相对节俭朴素,是一位为世人称道的皇帝。

霸陵的陪葬墓与长陵不可同日而语,见于文献记载的只有武帝陈皇后墓、馆陶长公主刘嫖墓、董偃墓等。霸陵的附近还有薄太后陵和窦皇后陵。一个是汉文帝的母后,一个是汉文帝的皇后,其中透着的浓浓亲情,再一次让笔者肃然起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