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王陵】

【周文王陵】

周文王,姬姓,名昌,周部族首领,据载为黄帝后裔,自周始祖后稷以下都承接西伯侯之位。古公亶父为周部族首领后,把周部族迁到岐山南边的周原(今陕西岐山)定居下来,逐渐发展成西部的新兴势力。姬昌父亲季历为古公亶父的三子,最为贤明,深受古公亶父喜爱,古公亶父有传位季历之意。季历之兄泰伯和虞仲知道父亲的心思后,为了成全父亲,就逃奔到东南荆蛮之地,成为吴国的开创者。

河南汤阴曾囚禁周文王的羑里城(摄于2015年8月6日)

季历之后,姬昌即位,他表面上是一个臣服于商朝的“方伯”,被称为西伯,实际上早就积极为灭商做准备。他重视发展农业生产,礼贤下士,广罗人才,并分化瓦解商朝的附庸,使之纷纷前来归附。他的作为引起商纣王的猜忌,纣王把他囚于羑里(今河南汤阴北)。传说姬昌被囚期间,将伏羲八卦推演为六十四卦,著成《周易》一书。后人为纪念这位伟人,在羑里城址上修建了文王庙,成为人们朝敬先贤的圣地,至今犹存。

陕西咸阳周文王陵牌坊(摄于2016年8月18日)

姬昌获释后,决心灭商。他在渭水畔拜访了“愿者上钩”的垂钓者姜尚,拜其为军师,问以军国大计,共筹灭商策略。为迷惑商纣王,西伯昌表面上耽于游乐,对商纣王十分驯服,实际上却准备得更为积极。

经过多年努力,周的势力已经十分强大,“天下三分,其二归周”。但就在这大功垂成之际,姬昌不幸去世,其子姬发伐商后,追谥姬昌为周文王。

陕西咸阳周文王陵(摄于2016年8月18日)

周文王虽然没有来得及完成建周大业,但当之无愧是周王朝的奠基者。历史上对其评价很高,他被誉为明君圣人,受后世历代称颂敬仰,《诗经·大雅》中也有颂诗。尤其是东汉后期,民间开始尊奉周文王,官方也开始了对周文王的祭祀,其陵墓得到扩建。但当时周文王陵的具体位置并不清楚,或说在渭北的咸阳,或说在渭南的长安,因此,只能多方祭祀。直到唐代中后期开始,才由渭南的长安转移至渭北的咸阳,宋元以后,开始置陵户于渭北,并设专祠祭奠。现存于咸阳市博物馆的宋开宝六年(973年)树立的“大宋新修周武王庙碑”,碑文清楚地记载了官方在咸阳祭祀周陵这一历史。

笔者专程前往位于咸阳市北5千米的周陵乡崔家村南的周文王陵拜谒,陵前有祭殿,殿宇中保存有历代祭告碑石。祭殿后,山丘状的陵冢仍然高高矗立,草色青青。陵前立有清乾隆年间陕西巡抚毕沅题写的“周文王陵”的墓碑。不过,近年来,根据考古研究,专家发现这座历代受人祭拜的周文王陵可能并非周文王真正的陵墓,而是战国秦王陵,还有一些学者认为真正的周文王陵应在今西安长安区或户县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