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仁宗赵祯永昭陵】
宋仁宗赵祯(1010年—1063年),初名赵受益,为北宋第四位皇帝。他是宋真宗第六子,其生母李氏,原为宋真宗宠妃刘氏的侍女,后侍寝真宗怀孕,生下皇子赵受益。后来,刘氏被真宗立为皇后,因为自己无子,便将赵受益抱入宫中,窃为己子。
据载,赵受益天性仁孝宽裕,且聪明好学,故格外受真宗喜爱。赵受益先后被封为庆国公、寿春郡王,兼中书令,天禧二年(1018年)被立为太子,改名赵祯。天禧四年(1020年),真宗病重,诏命太子监国。乾兴元年(1022年),宋真宗去世,赵祯即位,是为宋仁宗。
赵祯一开始并不知道李氏是自己的生母,因为他在襁褓之中时就被刘皇后抱养。他即位后,刘皇后晋位为太后,朝中大权由刘太后独揽,而李氏则被派去永定陵为真宗守陵。明道元年(1032年),李氏病重,被册封为宸妃,不久逝世,终年46岁。因她畏惧刘太后权势,至死也没敢母子相认。

河南巩义宋仁宗永昭陵乳台(摄于2017年7月19日)

河南巩义宋仁宗永昭陵石刻(摄于2017年7月19日)

河南巩义宋仁宗永昭陵南神门(摄于2017年7月19日)

河南巩义宋仁宗永昭陵西神门(摄于2017年7月19日)
直到刘皇后去世后,赵祯才从燕王赵元俨口中得知真相,宋真宗即追尊李宸妃为太后,谥号“章懿”,并以太后礼仪重新安葬。传统戏曲中有一出剧目《狸猫换太子》就是据此演绎而成的。
宋仁宗在位期间,尽管各种社会矛盾已露端倪,但总体来说,国家安定太平,经济也比较繁荣,尤其是科学技术和文化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其统治时期,冗官、冗兵、冗费严重,辽和西夏不断威胁着边疆,经济也出现了危机。因此,在庆历三年(1043年),宋仁宗采纳了范仲淹等大臣的意见,实行了一系列澄清吏治、富国强兵的举措,史称“庆历新政”。但由于新政触犯了贵族官僚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阻挠,新政最终失败。
宋仁宗可以说是宋代帝王中的圣明君主,他知人善任,因而在位时期名臣辈出,也正是他的贤明和善与纳谏,成全了千古流芳的包拯。嘉祐八年(1063年),宋仁宗病逝于汴京福宁殿,在位41年,享年54岁,是宋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据载,对于他的去世,大宋朝野举国哀痛。史籍记载:“京师罢市巷哭,数日不绝,虽乞丐与小儿,皆焚纸钱,哭于大内之前。”其陵墓为永昭陵。
永昭陵位于今巩义市区内,据史料记载,当年修建永昭陵时,曾调集士兵4万多人,工期近7个月,可见当年陵寝规模是非常庞大的。不过,历经千年风雨,饱受战乱抢掠,永昭陵曾经荒芜一片。
近年来,永昭陵成为宋陵中唯一一座按原貌修复的陵寝。经过修复,永昭陵内的鹊台、乳台、神门、角楼、神墙、阙亭等建筑再度耸立,陵前两列长长的石刻也绿树掩映,再现了永昭陵曾经的恢宏气势。笔者曾两度前往。与其他北宋帝陵不同的是,永昭陵所在的孝义堡如今已经纳入巩义市的城区范围内,变成一个市民公园,永昭陵成为与市民最亲近的宋陵。
走在修复后的宋陵建筑里,完全是不一样的感受,黄墙高耸,石像庄严。但永昭陵的陵台没有开放,透过门缝,只见覆斗状的陵冢草色青青。参观永昭陵,仿佛走进北宋的历史,威严的石像听尽了金兵践踏的马蹄,而金字塔般的陵台中,这位皇帝也诉尽了还我山河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