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武悼天王冉闵陵】
魏武悼天王冉闵(?—352年),字永曾,魏郡内黄(今河南内黄西北)人,十六国时期冉魏政权的建立者。其父冉瞻少时被后赵太祖石虎收为养子。
冉闵年幼时就果断敏锐,很得石虎宠爱。冉闵成年后,身高八尺,骁勇善战,在昌黎之战中,后赵各路军队都弃甲溃逃,只有冉闵带领的一支军队未遭创伤,冉闵由此威名大显,他也因善战有谋略而升为大将军。当时,各族宿将对其无不畏惧。

河北临漳邺城遗址(摄于2020年8月7日)

河南内黄魏武悼天王冉闵生平碑(摄于2017年7月29日)

河南内黄魏武悼天王冉闵陵址(摄于2017年7月29日)
石虎去世后,后赵政局混乱,诸子争立。此时,冉闵担任都督,总管内外兵权,引起后赵统治者的疑惧。石遵的继任者几度想谋害冉闵,最终引起冉闵起兵反击,并将石氏家族消灭。他得到大司马李农之助,于东晋永和六年(350年),称帝,建都邺城(今河北临漳),国号大魏,史称冉魏。
冉魏建立后,冉闵立即与东晋政权联系,请求派兵共同讨伐北方胡人。他利用汉、胡矛盾煽动民族报复情绪,滥杀羯族老幼贵贱20多万人,使北方混战更趋激化。之后,他与后赵残余争战不已,实力被大大削弱。
东晋永和八年(352年),冉闵遭前燕大军围攻,尽管冉闵奋力迎击,但终因寡不敌众,为前燕将领慕容恪所擒。据说,慕容恪捉到冉闵后,献与前燕景帝慕容儁,面对慕容儁的嘲讽,冉闵慷慨陈词,宁死不屈,慕容儁大怒之下,令人鞭之,后送至龙城。冉闵被斩于遏陉山(今属辽宁朝阳),后被追谥为武悼天王。
冉闵是一个历史上充满争议的人物,关于冉闵葬于何处,有多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冉闵葬于遇害地遏陉山,也有说法是冉闵战死后,因痛恨其杀戮胡人过重,于是胡人争剖其尸,将其遗骨弃之荒野,不许下葬,冉闵的遗骨被胡狼所食。还有一种说法是冉闵葬于今河南安阳的内黄县。据说,冉闵被杀后,冉闵的部将收尸未果,便把冉闵的衣冠、靴子等带到冉闵先祖的故乡魏郡内黄,为冉闵筑了一座衣冠冢,这就是内黄冉闵墓的由来。
内黄冉闵墓位于内黄县高堤乡冉村外,冉村原名孙村,因纪念冉闵,后改为冉村。墓冢坐北面南,据史籍记载,冉闵墓区原来规模很大,占地约80亩,南面有神道,神道两侧有石羊、石马、翁仲、华表对称竖立,墓前放置石案、香台等,后毁于历年战乱。笔者来到冉村,村旁一个小广场上竖有一尊高9米的冉闵雕像,前方的神道两侧为剑林,表达了后人对冉闵的崇敬。不过,也许拜谒的人太少,也许疏于管理,神道荒草过膝,令人伤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