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高帝刘邦长陵】
汉高帝刘邦(公元前256年—公元前195年),字季,沛县丰邑(今江苏丰县)人,为汉朝开国皇帝。他虽出身农家,但不事生产。据载,刘邦“为人隆准而龙颜,美须髯”,为人豁达大度,曾任泗水亭长。
秦朝末年,刘邦奉命押解犯人到骊山服役,途中有不少人逃脱。按秦朝法律,让犯人逃脱是死罪,所以刘邦索性放走所有人,与十余位愿意跟随他的人隐匿于芒、砀山泽之间,并斩杀拦路大蛇,传说中刘邦“斩白蛇”就缘于此。

河南永城芒砀山刘邦斩蛇处(摄于2011年12月13日)

陕西西安汉高帝长陵文保碑(摄于2018年7月23日)

陕西西安汉高帝长陵(摄于2011年7月27日)
不久之后,陈胜吴广起义发生了。刘邦闻风响应,率众攻占沛县等地,称“沛公”,后投奔势力较大的项梁。刘邦的实力在战斗中逐渐强大起来。公元前206年,刘邦利用另一支起义军项羽牵制秦军主力之机,率军从武关攻进秦都咸阳,进驻霸上,秦王子婴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刘邦废秦朝苛法,并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但实力在握的项羽自称西楚霸王,俨然天下共主。刘邦被封为汉王,辖有巴蜀地及汉中一带。刘邦在萧何、韩信等帮助下,“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与项羽争夺天下,经过4年的楚汉战争,刘邦反败为胜,最终击败项羽,统一天下。
公元前202年,刘邦在定陶氾水之阳即皇帝位,定都长安,史称西汉。
登基后,刘邦为巩固统治,铲除异姓诸侯王,分封同姓诸侯王,建章立制,并采用休养生息的宽松政策治理天下。公元前195年,刘邦讨伐英布叛乱,被流矢射中,其后箭伤复发,病重不起,同年崩,终年62岁,尊号为高皇帝,庙号高祖,葬于长安北部的咸阳原上。此地古属长平,陵墓因而得名长陵。
长陵是汉代修建的第一座皇陵,它自刘邦登基后的第二年便开始修建,与长安隔渭河相望。据说在晴天,站在未央宫前殿遗址的高台上,能清晰看见巍峨的长陵,想必汉高帝晚年经常会站在这里遥望自己的归宿。
长陵是一座缩小版的长安城,建有豪华的寝殿、便殿等建筑,据载寝殿内也陈设有“衣冠、几仗、象生之具”。可惜,今天地面的祭祀建筑早已无存,不过考古工作者在对长陵进行勘察的过程中,还是发现了大量的实物遗存,包括城门遗址、寝殿遗址、夯土墙遗迹等。笔者是在多年前的一个夏天前往参观的,因为没有标识,所以花了很长时间才找到。
汉高帝刘邦的长陵坐西朝东,地处咸阳原的最高点,远望就像山峰兀立,非常雄伟。长陵虽称是汉高帝刘邦和皇后吕雉的合葬陵墓,其实是“同茔异穴”,高帝陵在西,吕后陵在东,相距约280米。两陵均状似覆斗,为夯土叠筑而成,均高30米左右。长陵也是西汉诸帝王陵墓中陪葬墓最多的一座,构成一个庞大的陵墓群。唐人彦谦在《长陵诗》中感叹道:“长陵高阙此安刘,祔葬累累尽列侯。”
据载,西汉灭亡之后,历朝帝王对长陵也采取一些保护措施,使长陵在两千多年之后仍能以高大雄伟的姿态屹立在咸阳原上。不过,西汉陵寝大多遭到盗挖。西汉末年,赤眉军攻入长安,曾发掘长陵,高帝陵和吕后陵均遭劫难。孤耸的长陵如今很少有人光顾,呈现出“西风残照,汉家陵阙”的意境,多少年来,长陵雄踞于咸阳原上,目睹人间的无常世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