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骊山陵】
秦始皇帝(公元前259年—公元前210年),嬴姓,名政,秦朝的开创者,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称皇帝的封建王朝君主。嬴政是秦庄襄王之子,公元前246年,嬴政继为秦王。九年后亲征,镇压嫪毒叛乱,罢免吕不韦相职。此时的秦国国力强盛。他任用尉缭和李斯等人,积极推行统一战略。从公元前230年起,用了10年时间,秦国陆续兼并关东六国,一统天下。

河北广宗沙丘宫遗址(摄于2015年5月14日)

陕西西安秦始皇陵(摄于2011年7月27日)

陕西西安秦兵马俑(摄于2008年10月20日)
嬴政认为,王号不足以显其业,便创立了“皇帝”尊号,自称始皇帝。他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思想方面推行了一系列巩固统一中央集权国家的措施。他实行郡县制和中央官制,建立了一套自中央到地方的垂直管理体系,统一了文字、货币和度量衡,进一步修筑长城,并多次巡视天下。然而在他统治时期,刑法残酷,劳役过重,还发生了“焚书坑儒”事件。
公元前210年,始皇帝在巡视途中病逝在沙丘,其遗体被运回秦都咸阳,葬于咸阳郊外的骊山。骊山陵,在嬴政即秦王位时就开始营建,据《汉旧仪》记载:秦始皇“使丞相李斯将天下刑人隶徒七十二万人作陵”,直至始皇帝病逝时,工程还未完成。
秦始皇陵位于今陕西西安东郊,背靠骊山,面向渭水,气势雄伟。陵园仿秦都咸阳的布局建造,建有内城、外城两重,封土呈覆斗形。经过千百年的自然和人为破坏,今天的秦始皇陵除了尚保存高76米的封土堆外,已经看不见其他地面建筑。不过,封土之下的秦始皇陵地宫情况一直引起世人的关注,《史记》有此记载:“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藏满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可见始皇帝陵地宫规模宏大,埋藏丰富。但史籍有“楚霸王项羽入关后,曾以三十万人盗掘秦始皇陵,并火烧秦陵地下宫殿”的记载,而考古探测也证实,一号和二号兵马俑坑确实被火焚烧过,但始皇帝陵地宫情况究竟如何,至今尚不清楚。
笔者曾数度来到始皇帝陵前仰望,也曾拾级而上,站在始皇帝陵顶俯瞰,想象着这座至今仍气势不凡的陵冢之下,神秘莫测和幽深宽广的地宫究竟是什么模样。是让人惊喜,还是令人失望?不过,1974年在始皇帝陵东发现的规模巨大的秦兵马俑,为我们再现了秦始皇当年为完成统一中国的大业而展现出的军威。笔者多次参观秦始皇陵兵马俑,参观时确实会有一种错觉,仿佛回到了秦并六国的烽烟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