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代简述
三国两晋时期是我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为频繁、复杂的时期之一。一般的历史读物常把三国两晋南北朝合在一起叙述。为了能够对这一时期的帝王陵寝作更为详尽的介绍,笔者在本编中将三国两晋帝陵单独列出,而把南北朝帝陵放在下一编里讲述。
东汉末年,黄巾起义爆发,东汉中央政府除派军压制外,又诏令地方州郡府衙和豪强地主招募军队,参与镇压。黄巾军的主力虽然很快被击溃,但地方州牧和豪强地主却因此拥有了强大的武装及势力,不再受朝廷管制,开启了群雄割据的时代,导致汉末纷争不断,并逐渐形成了曹操、刘备、孙权三股势力。其中,曹操实力最强,他通过官渡之战等战役基本上统一了北方,并利用自己担任汉丞相的有利地位,“挟天子以令诸侯”,将矛头指向江东的孙权和荆州的刘备。
东汉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带了二十万大军,号称八十万,向南推进,试图一举统一南方,处于劣势地位的孙刘联军最后以火攻之计在赤壁大破曹军。曹操失败后,再无力向江南进军,孙权和刘备则乘胜发展势力,扩张地盘。赤壁之战为日后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奠定了基础。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在邺城铜雀台上傲视群雄(摄于2012年7月23日)

孙刘联军在赤壁用火攻击败曹军,奠定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基础(摄于2012年11月7日)

孙吴经过四处征战,尽有吴地,独领江东,吴都建业霸气尽显(摄于2010年9月21日)

剑门关的险峻迫使魏军抄阴平小道进逼成都,蜀汉就此灭亡
(摄于2007年11月24日)

洛阳城目睹了西晋皇室内耗导致的匈奴兵围城及西晋覆亡的惨剧
(摄于2013年10月20日)

淝水之战的胜利稳固了东晋的政局,却使北方再度分裂
(摄于2012年9月1日)
曹操逝世后,其子曹丕继任丞相、魏王,220年篡汉称帝,建都洛阳,国号“魏”,史称曹魏。曹魏历5帝,共46年。
与曹操相比,刘备的力量要小得多,但他在诸葛亮等良臣的辅佐下,先占荆州,后得益州,并于221年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或蜀汉。蜀汉历2帝,共43年。
孙权的势力主要在江东。通过孙坚、孙策、孙权父子的四处征战,孙氏最后尽有吴地,独领江东。229年,孙权称帝,建都建业(今江苏南京),国号“吴”,史称孙吴。孙吴历4帝,共59年。
三国鼎立的局势形成后,维持了四十余年之久。263年,魏国丞相司马昭派钟会、邓艾、诸葛绪分兵三路进攻蜀汉。钟会大军被蜀汉大将军姜维挡于剑阁前,但邓艾一路军队则避开姜维大军的锋芒,抄阴平小路,直取涪城,进逼成都。蜀汉后主刘禅投降,蜀汉被魏所灭。
此时,司马氏家族已几代把持了魏国的朝政。265年,司马昭去世后,其子司马炎逼迫魏元帝曹奂禅位给自己,夺取了曹魏政权,定都洛阳,建立晋朝,史称“西晋”。280年,晋武帝司马炎派晋军开始了灭吴战役。他派将军王濬率大军沿长江直捣吴都建业,孙吴末代皇帝孙皓率文武百官出城投降。至此,魏、蜀、吴三国全部灭亡,西晋统一天下。
两晋是西晋和东晋两个朝代的合称,这一时期还包括与东晋并存的十六国时期,时间是从265年西晋代魏开始,到420年刘裕代晋称帝结束,凡156年的历史,共历15帝。它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频繁的时期。
西晋是司马氏家族建立的,在曹魏后期,司马懿父子三人就通过发动高平陵之变,诛杀大将军曹爽及其家族多人,掌控了魏国大权。西晋建国初期,晋武帝司马炎为增强宗室力量以护卫中央,实行分封制,共分封了27个同姓王,以郡建国,之后又不断扩大宗室诸王的权力。这一时期,匈奴、鲜卑、羯、氐、羌五个北方民族也大量内迁,定居于西晋的北方、东北和西北等边陲地区,对西晋王朝呈现半包围之势。北方民族的民众逐渐成为西晋王朝管辖下的编户,需要纳税且遭受官僚欺压,心生不满。
西晋中后期,司马氏同姓王之间为争夺中央政权而爆发了混战,史称“八王之乱”。这期间,北方各族趁西晋内耗之机,纷纷起兵进入中原地区。建兴四年(316年),匈奴人刘曜率军围攻长安,晋愍帝出降,西晋灭亡。西晋历4帝,共52年。
此后,黄河流域便成为各民族的逐鹿之地。短短的一百多年时间里,在这里先后建立了数十个大小不一、国祚长短不一的政权。其中16个政权实力较强,史称“十六国”,包括前期的成(成汉)、汉(前赵)、后赵、前燕、前秦和前凉六国,以及后期的后秦、后燕、南燕、北燕、后凉、南凉、西凉、北凉、西秦、夏十国。此外,同时期割据的还有代、冉魏、西燕等国,实际的政权数量应在20国以上,这是一段血腥的战乱时代。
中原混战,迫使北方士族及皇族衣冠南渡。317年,西晋皇族琅邪王司马睿在江东士族的支持下在建康(今江苏南京)称晋王,次年即帝位,重建晋廷,占据汉水、淮河以南大部分地区,史称东晋。
此时的北方,各少数民族政权纷争迭起。后来,由氐族人建立的前秦先后灭掉了前燕、前凉、代等割据政权,统一了黄河流域。东晋太元八年(383年),前秦皇帝苻坚率大军南下,意图一举荡平偏安江南的东晋,统一南北。双方在淝水(今安徽寿县东南)交战,最终东晋以8万军力大胜80余万前秦军队,此后,北部中国再度陷入分裂,而东晋王朝的局面却因此稳定下来。东晋一直以正统王朝自居,也曾多次试图北伐,恢复中原,但由于内部不团结,最后除了权臣刘裕取得一定成果外,其余大都没有建树。而刘裕在北伐和平定内乱过程中,逐渐把持东晋政权,担任相国,受封宋公。420年,刘裕废晋恭帝自立,改国号为宋,东晋灭亡。东晋历11帝,共104年。
三国两晋时期虽然是一个分裂、混乱的年代,但却是民族大融合的关键时期。大量少数民族的内迁,使北方的游牧文化与中原文化交融,给中华文明带来了新的活力。这种文化交融虽然极其痛苦,但奠定了隋唐盛世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