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魏孝静帝元善见西陵】

【东魏孝静帝元善见西陵】

东魏孝静帝元善见(525年—551年),鲜卑族,为东魏王朝唯一的皇帝。他是北魏孝文帝元宏的孙子,清河王元亶之子。据载,元善见仪容美好,文武兼才,颇有孝文帝风格。但他所处时代,正是北魏由强转衰的时期。

北魏迁都洛阳后,北方边镇鲜卑贵族与将士因贫富分化、受到歧视等原因,于正光四年(523年)发起六镇起义。经此打击,北魏政权摇摇欲坠,统治阶级内部展开了激烈的权力争夺。北魏将领尔朱荣乘机发动河阴之变,控制北魏中央政权。尔朱荣被北魏孝庄帝所杀后,权柄又被强臣高欢所夺。

河北磁县东魏孝静帝陵(摄于2016年8月16日)

河北磁县东魏孝静帝陵台阶(摄于2016年8月16日)

河北磁县东魏孝静帝陵冢上的建筑(摄于2016年8月16日)

永熙三年(534年),不愿做傀儡的北魏孝武帝元脩,逃往关中投奔关陇军阀宇文泰。高欢于是拥立年仅11岁的元善见为帝,迁都邺。因邺位于长安以东,史称东魏。元善见为东魏孝静帝。东魏控制着今河南汝南﹑江苏徐州以北,以及河南洛阳以东的原北魏统治的东部地区。

孝静帝虽有胆有谋、臂力过人,且善弓箭,但朝中大权都由权臣高欢把持,年幼的孝静帝只得隐忍。对于孝静帝,高欢尚能维持表面上的恭敬,而高欢死后,其子高澄承继父职,就不把孝静帝放在眼里了。高澄死后,其弟高洋继任父兄之职。武定八年(550年),高洋觉得篡魏时机已到,便迫令孝静帝禅位于自己,改国号为齐,史称北齐,东魏灭亡。

孝静帝禅位后,被降为中山王,次年就被高洋毒死,年仅28岁,他的儿子及族人也被全部斩杀。孝静帝去世后,葬于邺西陵,即今河北磁县城南7千米处的讲武城乡前港村东南岗坡地,其陵冢在当地称为“天子冢”。

孝静帝的陵冢封土高达50余米,直径约120米,是东魏北齐陵墓中封土最大、最高的陵墓。据当地百姓介绍,天子冢原来蔓草丛生,乱鸦集栖。20世纪90年代后,当地人在天子冢顶修建了玉皇殿等庙宇,并修筑了登墓台阶。笔者前往寻访时,拾级而上,发现孝静帝陵上修建了多座大小不一的庙宇,有玉皇殿、老母殿、娘娘殿、关帝庙等。一座孤寂千年的帝陵,在当下竟布满了庙宇,来来往往的朝拜香客,不知拜的是诸神还是孝静帝。

东魏存在17年,一个孝静帝就演绎了整个东魏的历史。作为孝文帝的后代,孝静帝自然不愿看到祖先的江山被一分为二,但在高欢的把持下,孝静帝也不能不低头,尽管孝静帝能文能武,但君弱臣强,在高氏家族的强权下也无可奈何。东魏距今已有一千四百余年,作为东魏重要遗迹的孝静帝西陵,雄峙平畴,封土高大,浑圆厚实,颇具帝王气概。据传,高洋晚年因怕元氏宗族东山再起,故将元善见的陵墓挖开,将其尸体投入滚滚的漳河中。

笔者登上平阔的孝静帝西陵顶,感到脚下的黄土沉甸甸的,俯视四野,麦浪滚滚。1400多年前东魏的刀光剑影、君臣恩怨,俱上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