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昭烈帝刘备惠陵】

【汉昭烈帝刘备惠陵】

汉昭烈帝刘备(161年—223年),字玄德,涿郡涿县(今河北涿州)人,三国时期蜀汉的建立者。根据《三国志》记载,刘备是汉朝宗室、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但到刘备一代,家业已经破落。刘备少年时,父亲早亡,与母亲以织席贩履为业,生活非常艰辛。

据说,刘备不怎么爱读书,但喜欢结交豪杰,与关羽和张飞志同道合,引为兄弟。黄巾起义爆发后,刘备参与镇压起义军,曾先后投奔公孙瓒、陶谦、曹操、袁绍等,担任过下密丞、平原令、豫州刺史等职。建安五年(200年)春季,刘备因参与谋杀曹操的衣带诏事件,遭曹操讨伐,投奔荆州牧刘表,屯于新野。

重庆奉节白帝城永安宫(摄于2017年4月22日)

四川成都汉昭烈帝惠陵神道(摄于2011年7月16日)

四川成都汉昭烈帝惠陵陵号碑

(摄于2011年7月16日)

四川成都汉昭烈帝惠陵陵冢

(摄于2011年7月16日)

在新野期间,刘备结交豪杰。广招贤士,刘备曾三度前往隆中拜访人称“卧龙”的隐士诸葛亮,史称“三顾茅庐”。诸葛亮向刘备陈说了三分天下之计,世称“隆中对”。此后,诸葛亮出山辅弼刘备。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率军南征,此时,刘表次子刘琮继为荆州牧,闻讯投降曹操。刘备则与孙权联合,大败曹操于赤壁,并攻占武陵、长沙、桂阳、零陵四郡,据有荆州地,基业初成。建安十九年(214年),刘备又攻取成都,占据益州。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称汉中王。但此时,镇守荆州的关羽因孤军北伐,遭遇孙吴大将吕蒙偷袭,被擒杀害,荆州为孙权夺去。

(蜀)汉章武元年(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同年,刘备以为关羽报仇的名义,兴兵讨伐孙吴。结果被吴将陆逊在夷陵之战中打败,退至永安白帝城,忧愤成疾。章武三年(223年),刘备托孤诸葛亮后,在白帝城永安宫病逝,享年63岁,谥号为昭烈帝,葬成都惠陵。

惠陵位于今四川成都南郊的汉昭烈庙内,墓呈圆锥形,残高20米,周长180米,仅3亩,应该算是一个比较简陋的帝陵了。不过,虽然占地不大,但墓冢古柏森森,陵阙巍然,且留存至今,比起湮没了的三国其他帝陵,也算幸运。

其实,关于刘备的葬地,还有多种说法。除了惠陵说以外,尚有奉节说和莲花村说。奉节说的依据是刘备死于农历四月,此时气温较高,按照当时的交通状况,从奉节白帝城到成都需要30多天时间。按当时的技术,尸体肯定会腐烂,因此刘备很可能就地葬在奉节。奉节在历史上曾为夔州府治,多种版本的刘氏族谱均记载刘备葬于夔州府后花园,明代《夔州府志》也有甘夫人墓在夔州的记载。

莲花村说则认为刘备墓应在眉山彭山区牧马镇的莲花村,这一带自古就流传有皇坟的传说,似乎暗示了这一说法。

不过,这些毕竟仅是传说。诸多的史籍记载都明确刘备的惠陵应在成都。现在的惠陵规模较小,究竟原来的规模怎样,史籍没有记载,但根据三国时期丧葬从简的习俗看,惠陵当年的规模不可能很大。在三国时期这样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刘备的惠陵也不可能豪华。其实,简陋的惠陵正符合人们心目中的刘备形象。笔者曾多次想在刘备惠陵前拍一张空无一人的照片,但熙攘的游人使这个目标无法完成,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后人对刘备的崇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