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大帝孙权蒋陵】
吴太祖孙权(182年—252年),又称吴大帝,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是三国时代孙吴政权的建立者。其父孙坚生前东征西拼,为未来的孙吴政权立下根基。孙坚中箭身亡后,孙权的哥哥孙策继承父业,渡江发展,平定江东,在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中打下了江东基业。建安五年(200年),孙策在打猎时被刺客击伤,不久去世。孙权在这种情况下接手父兄基业,统领江东。
孙权为孙坚的次子,由于其早年随父兄征战天下,因此胆略超群,统御有方。曹操曾称赞道:生子当如孙仲谋。

湖北鄂州武昌古城孙权塑像
(摄于2019年8月12日)

江苏南京吴大帝蒋陵文保碑(摄于2010年11月12日)

江苏南京吴大帝蒋陵(摄于2010年11月12日)
据载,孙权最初掌管江东时,局势动荡不安。孙权在张昭、周瑜、程普等旧臣辅佐下。不仅阻止了宗室动乱,又出兵山越,击败黄祖,还拥有了会稽、五郡、丹阳、豫章、庐陵、新郡等州郡。稳定了江东局势。建安十三年(208年),面对曹操大军南征,在孙吴内部战和纷争不已的情况下,孙权果断决定以周瑜、程普为左右都督,合兵刘备与曹操决战,最终在赤壁大破曹操,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赤壁之战”,显示了孙权的雄才大略。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孙权与刘备因荆州归属发生战事,孙权利用刘备荆州守将关羽发动襄樊之战之机,派兵袭取荆州,关羽被擒杀。曹魏黄初二年(221年),刘备兴兵讨伐孙权。孙权任命陆逊为大都督,于次年在夷陵之战中大破蜀军,稳固了孙吴的荆州疆土。
吴黄龙元年(229年),孙权正式登基为帝,国号为吴,史称孙吴。在位期间,加强与台湾联系,促进江南开发,太元二年(252年),孙权病逝建业宫中,享年71岁,称帝24年,实际统治东吴长达53年。谥号大皇帝,庙号太祖,葬于南京东郊钟山南麓蒋陵。他的皇后步氏、潘氏及太子孙登也葬在这里。
历史上对孙权蒋陵记载不多。《三国志》记载:“夏四月,权薨,时年七十一,谥曰大皇帝。秋七月,葬蒋陵。”因此,我们无法了解陵墓建筑的详细情况。
据传,明洪武年间,明太祖朱元璋在钟山一带建造孝陵时,曾曰:“孙权亦是好汉子,留他守门。”因此孙权蒋陵被保留了下来,仅搬走陵前的一对石麒麟。近代民国时期,蒋陵所在的孙陵岗遍植梅花,故被改名为梅花山。
由于地面建筑遗存的消失,后人对孙权的陵墓究竟在不在梅花山产生疑虑。2004年,专家曾用仪器对梅花山进行勘测,发现梅花山下确有人工修筑的墓道,以及封门墙。但情况究竟如何,还要待考古发掘后才能定论。也有专家认为,孙权陵墓应在中山门外的卫岗,因为此处也在钟山南麓,而且在1929年曾经挖出了大量孙吴赤乌年间烧制的古砖。
1993年,为纪念孙权,人们在梅花山东麓修建了一座孙权故事园。2012年,孙权故事园改建为东吴大帝孙权纪念馆。纪念馆中心是一尊高大的孙权石像。石像西南侧,有一座扇形孙权故事画廊,嵌有12幅孙权故事浮雕石刻,生动再现了孙吴大帝纵横驰骋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