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唐烈祖李昪钦陵】

【南唐烈祖李昪钦陵】

南唐烈祖李昪(888年—943年),字正伦,小字彭奴,徐州(今江苏徐州)人,是十国之一的南唐建立者。他出身孤寒,在战乱中为唐淮南节度使杨行密收养,之后,杨行密将李昪交给大将徐温抚养,并改名为徐知诰。

唐天复二年(902年),唐昭宗封杨行密为吴王,徐温成为吴国的重臣,徐知诰借助徐温的权威,以及自己建立的军功,升任昇州(今江苏南京)刺史。徐温被封为齐国公后,徐知诰转任润州(今江苏镇江)刺史。徐温常年居住昇州,而以其长子徐知训居杨吴都城扬州(今江苏扬州)掌握杨吴朝政。吴天佑十五年(918年),徐知训被杀,徐知诰自润州渡长江平定变乱。自此以后,徐温让徐知诰驻留扬州,杨吴政权的日常政事开始由徐知诰操纵。徐志诰注意招徕四方人士,改革一些弊政,缓征积欠赋税,藉以收揽人心,因此人心逐渐归附徐知诰。徐温去世后,徐知诰完全掌握了杨吴政权。

江苏南京南唐烈祖钦陵文保碑

(摄于2011年12月23日)

江苏南京南唐烈祖钦陵(摄于2011年12月23日)

江苏南京南唐烈祖钦陵地宫石刻

(摄于2011年12月23日)

吴武义二年(920年),杨溥继为吴王,累迁徐知诰为侍中、中书令、太尉、都督中外诸军事,吴乾贞元年(927年),杨溥称帝,之后加封徐知诰为齐王,并将昇州、润州等十州之地划归齐国。吴天祚三年(937年),徐知诰废吴帝杨溥,称帝金陵,改国号为大齐。次年,自称为唐玄宗子永王李璘之裔,恢复李姓,国号改为大唐,史称南唐。

南唐建立后,李昪面临当时群雄并起的外部环境,采取休兵止戈、保境安民的政策。他生活节俭,勤于政事,兴利除弊,轻徭薄赋,不到十年,江淮间呈现“旷土尽辟,桑柘满野”的繁盛景象,南唐社会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一跃成为十国中的强者。李昪虽然并不以割据一方而自满,有意一统天下,但他了解自身实力,因此不愿轻启战端,而一直致力于积蓄国力,等待时机,但终其一生仍未能如愿以偿,李昪可说是一代雄主。

李昪晚年,信奉长生道术,服用丹石中毒,南唐升元七年(943年),李昪背上生出大疮,医治无效,在金陵去世,庙号烈祖,葬于钦陵。

钦陵位于今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祖堂山南麓,为李昪及其皇后宋氏的合葬陵,依山为陵。据载,钦陵为南唐博学多才的大臣江文尉和韩熙载设计,现地面建筑已不存。历史上,钦陵地宫多次遭到盗掘,当年随葬的金银珠宝也早被盗墓者洗劫一空。但1950年南京博物院组织发掘时,仍然出土了600多件文物,其中的玉哀册、陶俑等尤为珍贵。

笔者多次前往参观,钦陵修建于南唐国势强盛时期,因此墓室规模较大。墓室分为前、中、后三室及十个侧室,其中前、中两室及其四个侧室为砖结构,后室及其六间侧室是石结构。门和前、中、后三室均仿照当时社会上流行的木结构建筑式样,在壁面上用砖砌或石雕成梁、桥、柱子和斗拱,再用石青、石绿、赭石和丹粉等矿物质颜料在其上绘以鲜艳的彩画,后室是安置李昪及宋皇后棺椁的地方,所以建造得相当讲究,顶上还画有天象图,地面上雕刻江河形状,象征上具天文,下具地理。石门两侧有大型武士浮雕,门框上方还有双龙夺珠的浮雕,至今仍残留着敷金涂彩的痕迹。后室的中后部有石砌棺床,棺床侧面有行龙浮雕等装饰。据说,钦陵是精心选择的皇家风水宝地,不过,这块风水宝地最终也没能保住南唐如画的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