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汉高祖刘知远睿陵】
后汉高祖刘知远(895年—948年),是五代时期后汉王朝的开国皇帝。他少时家贫,据元杂剧《白兔记》描述:刘知远虽穷,但相貌堂堂,被同村富室招为女婿,与李三姐恩爱。却因家贫不容于妻兄,刘知远被迫离家投军。后衣锦还乡,与三姐团聚。现实中的刘知远早年投军,他能征善战,很快成为后唐的重要将领,与石敬瑭共事后唐明宗。
据传,在一次与后梁军队的激战中,石敬瑭的马被箭射中,危难之际,刘知远将自己的马让给石敬瑭,自己则掩护石敬瑭后撤,对此,石敬瑭非常感激。在石敬瑭建立后晋过程中,刘知远也出力不少。石敬瑭称帝后,先后任命刘知远为陕州、许州、宋州、河东节度使、北京(今山西太原南)留守等职。

河南禹州后汉高祖睿陵文保碑(摄于2017年7月19日)

河南禹州后汉高祖睿陵陵冢(摄于2019年7月29日)

河南禹州后汉高祖皇后李三娘塑像(摄于2020年7月29日)
刘知远治军非常严格,所以他的部队军纪很严,战斗力也很强。他对石敬瑭为称帝而向契丹称儿、称臣、割地、岁输金帛的做法十分反对,可其建议并不为石敬瑭所采纳。后晋出帝石重贵继位后,对位高权重的刘知远多有猜忌,同时也为其父对辽屈辱行为感到羞耻,改变了石敬瑭的做法,对契丹称孙不称臣,辽太宗为此率领契丹大军讨伐后晋。因后晋重臣杜重威投降契丹,后晋主力丧失,辽太宗乘机率军进攻大梁(今河南开封),石重贵被迫奉表出降,后晋灭亡。
刘知远因与后晋出帝石重贵有隙,因而在晋辽交战期间,刘知远守境不出。同时,刘知远此时也有称霸河东、成就王业的想法,故大力招募军士,扩充力量。当得知辽军消灭后晋后,刘知远看准时机,于后晋开运四年(947年)在太原称帝,国号汉,史称后汉。刘知远称帝后,争取后晋文武官吏的支持,下诏书慰劳各地自发武装抗辽和保卫乡土的起义军,赏赐将士,获得了军民的支持。然后趁辽军北退时,挥兵攻入大梁,并定都于此。其夫人李三娘被立为皇后。不过,刘知远称帝仅一年,就因太子刘承训病故,悲伤过度而逝。终年54岁,庙号高祖,葬睿陵。
睿陵位于今河南禹州西北30千米苌庄乡柏村西侧。这里风景秀丽幽美,堪称风水宝地。古老的颍河由陵墓西侧4千米处向南继而折向东流去。荟萃河在墓东侧2千米处由北向南流过,于陵墓前方约5千米处与颍水交汇,对睿陵形成了一种天然的环绕之势。据载,睿陵原来规模不小,辟有四阙,各有石兽一对,陵前还有长约80米的神道和石刻群。新中国成立初期,陵寝石刻尚存大部,但在“文革”时期,石刻全部被毁,仅剩的两件石狮也被运至禹州市文管所保存。如今,刘知远的睿陵仅剩一座高大的封土堆。
笔者在多年前夏季里的一天前往寻访,沿一条窄小的村路往柏村后坡走去,终于在路旁见到一方文保碑,上书“刘知远墓”四字。除此以外,没有见到任何陵前石刻的痕迹。文保碑后,刘知远睿陵的封土已经被夏日繁茂的草木掩盖,难以察觉。在刘知远睿陵东12千米处,有李皇后的高后陵,患难夫妻陵冢相对,遥相呼应。
刘知远在史学家的笔下形象并不光彩,但他努力遏制契丹的南侵,对恢复和发展中原地区的生产起到积极的作用,在当时的环境下,也不失为一代豪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