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灵王陵】
周灵王(?—公元前545年),姓姬,名泄心,东周第11代君王。周灵王是周定王的孙子,而周定王是周平王的九世孙辈。公元前571年,周简王崩,周灵王即位。

河南洛阳东周灵王陵文保碑(摄于2017年7月20日)

河南洛阳东周灵王陵碑亭(摄于2017年7月20日)
周灵王即位时,距周平王东迁已经过去了近200年,正是各诸侯国纷争的时代。此时,周朝国势日益衰败,周天子的威信不断下降。各诸侯国无视周君权威,通过战争扩张势力,强国攻伐弱国,连年战争,民不聊生。
公元前546年七月,宋国大夫向戌约晋、楚两国在宋国都城商丘(今河南商丘)会盟,调停两国间的战争。晋、楚、宋、鲁、卫、陈、郑、曹、许、蔡等十国的有势力的大夫都参加了会盟。会盟约定各国间停止战争,奉晋、楚两国为共同霸主,平分霸权,谁破坏协议,各国共讨之。这次大会史称“弭兵会盟”。弭兵会盟是诸侯们自己组织、决定的会盟,根本没有征求过周灵王的意见,可见当时周天子威信很低,王权日益衰微。
“弭兵会盟”成为春秋时期两个阶段的分水岭。会盟以前,战争以诸侯国之间的兼并为主,会盟以后的战争却以各国内部大夫间的兼并为主。所以,会盟后,与会诸侯国之间停止战争10多年,晋、楚两个大国40多年没有发生战争。
《史记》中关于周灵王的记述不多,只有寥寥数语。公元前545年,周灵王病逝,在位27年。
东周的历代周王都安葬在洛阳附近,大致的方位能够认定,但具体位置却无法确定。至于周灵王陵所在地,文献记载很多。《水经注》曰:“洛水故漫经周山,山上有周灵王冢”。《文献通考》也记载:“周灵王葬河南城西南桓亭西周山上。”
周山是东周三处王陵区之一,位于今洛阳市区西侧,周灵王陵孤冢高耸,雄伟异常,周长361米,高近50米。东与三王冢相邻。清乾隆年间,洛阳知县龚松林在陵前立碑,上书“周灵王陵”。
2002年,为了摸清周山王陵区内陵墓的形制、规模和年代诸问题,考古工作者在配合周山森林公园的建设中,曾对周灵王陵进行勘探调查。结果发现,周灵王陵的封土用夯土筑成,内含大量的细碎石块、礓石,不利于钻探,所以夯层的厚度不明。而覆斗形的陵墓封土,正是西汉以前帝王山陵的基本形制。特别重要的是,在周灵王陵的南侧,还发现有斜坡式墓道。墓道位于封土正中,墓道的底部平坦,略呈斜坡状,其中填有五花土,经夯打,土质坚实。

河南洛阳东周灵王陵(摄于2017年7月20日)
笔者在几年前一个炎热的夏季专程到洛阳周山森林公园拜谒周灵王陵,并沿着山道绕陵一周。陵冢巍峨,遍植树木。陵前有一方形碑亭,龚松林所书的“周灵王陵”碑石矗立其中。东周王陵大多数迭遭破坏,只有周灵王和与其相伴的周三王陵建在林木茂密的周山上,使其在两千多年岁月中可于山中安静地酣眠,况且,陵寝就山而建,重峦叠嶂,气势非凡。就这一点来说,不能不称赞周灵王的高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