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献帝刘协禅陵】

【汉献帝刘协禅陵】

汉献帝刘协(181年—234年),字伯和,是东汉最后一任皇帝。他是汉灵帝之子,汉少帝刘辩的弟弟,起初被封为陈留王。

按常规,刘协是无缘帝位的。但汉少帝在位时,大权旁落,朝臣之间争斗不已。朝政先由汉灵帝皇后的弟弟大将军何进掌握,后又被权臣董卓控制。董卓为便于把持朝政,废除少帝刘辩,立陈留王刘协为帝。百官尽管对此有异议,但慑于董卓的淫威,不敢表示反对。于是,年仅9岁的刘协被董卓立为汉献帝,开始了他作为傀儡皇帝的漫长生涯。

董卓被王允和吕布等人合谋诛杀后,献帝几经磨难,逃出长安,结果落入曹操手中。曹操迫使献帝迁都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献帝不满曹操大权独揽,不甘受人羁绊操弄,曾暗下“衣带诏”,谋诛曹操。事情败露后,大臣董承等参与密谋的人都被曹操处死。曹操还杀死献帝的皇后伏氏,威逼刘协立其女为皇后。

河南修武东汉献帝禅陵文保碑及献殿(摄于2011年10月17日)

河南修武东汉献帝禅陵陵号碑(摄于2011年10月17日)

河南修武东汉献帝禅陵陵冢(摄于2011年10月17日)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正月,曹操病死,其子曹丕随后逼迫刘协禅位给自己。同年十月,汉献帝禅位于曹丕。曹丕在繁阳登上受禅坛,接受玉玺,即皇帝位,并废献帝为山阳公,曹皇后为山阳公夫人,勒令二人搬出宫去,但仍然可以用汉天子礼乐。

刘协做了大半辈子的傀儡,到最后也没有摆脱被取代的命运。不过,据传说,刘协在为山阳公的十多年时间里,利用在宫中所学医术,为百姓医治疾病,深受爱戴。14年之后,刘协病逝,终年54岁。魏明帝曹叡素服为他发丧,并以汉天子礼仪将其葬于禅陵,谥号“孝献”。

禅陵位于今河南省修武县方庄镇古汉村南,成为东汉帝陵中唯一一座不在洛阳附近的帝陵。禅陵规模不大,也没有帝王陵墓常见的石人石马。陵墓有高七八米的封土,为呈半圆形的土冢。据载,当年魏明帝派员为汉献帝营造了陵墓,置园邑,并设有“园邑令丞”专职进行管理。以后,因有山阳公国的存在,献帝禅陵一直得到比较好的管理,各代皇帝每年都派使臣赴汉献帝禅陵祭奠。

如今,陵冢由于常年自然和人为破坏,呈不规则的方形,南侧和西侧均已呈直立状,且封土上已经长满了树木及荆棘杂草,凹凸不平。陵冢前立有墓碑一块,刻有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河北镇总兵王普所写的“汉献帝陵寝”字样。汉献帝禅陵封土不大,但在提倡薄葬的曹魏时期,这样的封土规模实属难得。据说,在许昌市张潘镇也有一个献帝陵,称为“愍陵”,不过,根据记载和当时的历史,许昌的献帝陵应该是个衣冠冢。

笔者曾绕着禅陵行走一圈。禅陵虽远不及其他帝陵那样宏大和庄严,但也算颇具规模,高耸的陵冢在周围的庄稼地里还是显得很突兀的,依然透露出一些森严和肃穆。如今,在周围柏树的掩映下,历经沧桑的禅陵似乎依然在苦涩地向人们诉说着刘协跌宕起伏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