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高祖李渊献陵】

【唐高祖李渊献陵】

唐高祖李渊(566年—635年),字叔德,自称西凉李暠后裔,李暠远祖出自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为唐朝开国皇帝。他出生于长安的一个北周的勋族家庭,7岁袭封唐国公。由于李渊的姨母是隋文帝的独孤皇后,因此倍受信任,先后在多地任刺史、太守及殿内少监、卫尉少卿等职。

陕西三原唐高祖献陵文保碑(摄于2012年9月28日)

陕西三原唐高祖献陵前石刻(摄于2020年11月6日)

陕西三原唐高祖献陵石碑

(摄于2012年9月28日)

陕西三原唐高祖献陵陵冢(摄于2012年9月28日)

大业十三年(617年),李渊官拜太原留守。此时正值天下大乱,政局动荡。李渊深谋远虑,暗中招揽人才,积蓄力量,寻找时机。七月,在其次子李世民等的辅助下,起兵太原,随即进军关中,攻占长安。老谋深算的李渊没有马上称帝建国,而是先立代王杨侑为帝,是为隋恭帝,李渊被封为大丞相和唐王。义宁二年(618年),李渊见时机成熟,便胁迫隋恭帝禅位,李渊称帝,建立唐朝,是为唐高祖。他在儿子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等的辅助下,先后消灭了各地的割据势力。

李渊在位时期,依据隋文帝旧制,重新建立中央及地方行政制度,又修定律令格式,颁布均田制及租庸调制,重建府兵制,为唐代的职官、刑律、兵制、土地及课役等制度奠定了基础。唐武德九年(626年),李世民在长安城宫城玄武门附近射杀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发动“玄武门之变”。李渊迫于形势,只得立李世民为太子。同年,李渊禅位于李世民,自称太上皇。贞观九年(635年),李渊病逝于长安大安宫垂拱前殿,享年70岁。

李渊在位9年,庙号高祖,葬于献陵。

献陵位于三原县东20千米的徐木原上,是唐太宗李世民依照东汉光武帝原陵高六丈的规格修筑的,为一座堆土陵,封土现高约20米,呈覆斗形,平面呈长方形,坐北朝南。陵园四周筑有夯土城垣,四面各开一门,门外各置石虎一对。陵园内建有献殿、寝殿,神道两侧还有华表和犀牛各一对。

李渊的献陵在唐代帝陵中规模不算大,这是因为献陵建于唐朝初年,当时的经济现状还不允许大兴土木。同时,献陵的石刻还较多地维持了前朝的特点,体积虽大,但工艺粗糙简单,不过仍不失帝陵威严。

笔者参观过许多唐朝帝陵,其因山为陵的庞大规模令人印象深刻,然而当来到唐高祖献陵时,没有料到其规模竟然如此之小。但见平坦的田野上耸立着一座不大的陵冢,冢上柏树成林,陵园地面建筑荡然无存,就是陵前石刻也所剩无几。陵前立有一块石碑,上面并没有我们在陕西汉、唐皇陵前常见到的乾隆年间陕西巡抚毕沅题写的碑名,这块石碑是康熙年间所立,碑上小字已经模糊不清了。

在中国历史上,唐高祖是一位被忽视甚至被贬低的开国君主。他建立唐王朝的功绩被“贞观之治”的光芒掩盖了。但其实唐高祖李渊开创了大唐基业,用自己的谋略扫平群雄,统一全国,为李世民的“贞观之治”奠定了基础,不失为一位有雄心壮志而又建功立业的有为帝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