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徽宗赵佶永祐陵】
宋徽宗赵佶(1082年—1135年),为北宋第八位皇帝。他是宋神宗第十一子、宋哲宗之弟,先后被封为遂宁王、端王。由于宋哲宗即位时年仅9岁,在各方面受祖母高太后的严格管束,与皇后孟氏又不睦。亲政后,宠妃刘氏曾为他生有一子,但早夭,因此他在24岁病逝时尚无子嗣。在神宗皇后向太后的坚持下,哲宗的弟弟端王赵佶被立为帝,即宋徽宗。
赵佶是一位在艺术上有多方面成就的皇帝,不仅擅长绘画,而且在书法上也有较高的造诣,创造出独树一帜的“瘦金体”。但作为一国之君,他却是北宋最荒淫腐朽的皇帝。

黑龙江依兰五国城宋徽宗囚禁地遗迹
[拍摄于2016年7月27日)

浙江绍兴宋徽宗永祐陵址(摄于2017年4月14日)

浙江绍兴宋徽宗永祐陵文物保护范围(摄于2017年4月14日)

浙江绍兴为永祐陵迁址后的泰宁寺(摄于2017年4月14日)
赵佶即位不久,就重用蔡京、童贯、朱勔等奸臣,禁锢党人,排斥异见,贪污横暴、滥增捐税。为追求奢侈生活,设“苏杭应奉局”,在南方采办“花石纲”,搜集奇花异石运到汴京修建园林宫殿。他还崇信道教,广建宫观,自称“道君皇帝”。这些行径导致民不聊生,各地小规模起义不断发生,方腊、宋江起义就发生在这个时候。赵佶又好大喜功,不顾宋辽已达百年的和平相处,于宣和二年(1120年),与金国结成“海上之盟”,联合灭辽。但在对辽作战中,暴露了宋朝政治的腐败与军事上的无能,当金军克辽之后,战争的矛头很快指向宋。宣和七年(1125年)十月,金太宗遣师南下入侵宋朝。赵佶无计应付,慌乱中传位给其子赵桓去对付,自己则当“太上皇”。
但宋钦宗赵桓也无法挽回局势,靖康元年(1126年),金军分东、西两路再次大举南下,很快攻占汴京,金太宗下诏将宋徽宗、宋钦宗贬为庶人。第二年,金帝下令将徽、钦二帝押解北上,北宋灭亡,史称“靖康之变”。
赵佶被押解至金国都城会宁府(今黑龙江哈尔滨阿城区)后,被迫身披羊裘,袒露上体,谒见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的庙宇,意为金帝向太祖献俘。之后,赵佶被金帝辱封为昏德公,关押于韩州(今辽宁昌图),后又被移至五国城(今黑龙江依兰)囚禁。
赵佶在五国城受尽屈辱,过着孤单的囚禁生活。自幼养尊处优的他只能忍辱偷生,俯仰由人。绍兴五年(1135年)四月,心力交瘁的宋徽宗一病不起,在五国城去世,终年54岁。
绍兴十一年(1141年),金国鉴于在战场上频频失利,开始转向议和,十一月,宋金达成“绍兴和议”,宋金关系有所缓和。在宋高宗的一再请求下,第二年三月,金人将徽宗追封为天水郡王,归还了其梓宫。但据说回归的宋徽宗梓宫里装的只是一截朽木,宋徽宗梓宫被暂厝永祐陵。
永祐陵位于今浙江绍兴东南17千米皋埠镇牌口村的攒宫山下,迁泰宁寺而建,因想有朝一日收复故地,归葬巩义,故仅为暂厝,薄土浅葬,建制简陋。元朝初年,陵墓遭江南佛教总管杨琏真加盗掘破坏,明朝初年,明太祖朱元璋下令重新修复,但清朝以后又连遭盗掘。
笔者多次前往寻访,因陵寝建筑早已无存,又没有任何标志,所以难觅其踪。后来,在绍兴当地考古专家的指引下,笔者才在一处山坳中寻访到了永祐陵的具体位置,陵区只剩下一丛高高的古松。笔者踏着茂密的荒草,绕着陵区设定的文物保护范围走了一圈,回想宋徽宗的一生,不禁叹息不已。永祐陵仅剩的一棵枝叶稀疏的古松随风摇曳,似乎也在倾诉着赵佶生前死后荒唐而屈辱的遭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