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 我国社会学界对于社会研究方法概念的认识
概念使用上的差别一方面源自西方量化(定量)研究方法的引进。在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对各种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的研究主要采用质性(定性)调查方法,它的主要形式是典型调查和蹲点调查。虽然那时也有定量调查,但是从当时量化调查的两种形式——抽样调查和普遍调查来看,前者主要用于产品质量抽查,后者主要是政府用于收集各种国情资料,量化研究很少用来研究社会现象或社会问题。就当时的认识来说,人们以为只要依靠典型调查就可以了,因为典型调查如同“解剖麻雀”,只要找到一只具有典型意义的“麻雀”进行调查,就可以通过它来反映一般情况,其方法论的基础就是由个别到一般。如果说在传统的农业社会里,典型调查方法还具有它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传统农业社会是一个同质性很高的社会,在那里确实有可能通过一个典型或一个个案的调查来说明整体),那么到了现代社会(包括新中国建立以后)典型调查就越发显示出它的局限性。因此,当我们吸收西方的量化调查研究方法之后,到底用什么概念来概括量化研究方法和质性研究方法就成为一个有争议的问题。
另一方面,不同学者对于社会研究方法内涵的认识存在着差异。有的学者是从较宽泛的定义上来理解社会调查研究方法,把量化研究方法和质性研究方法都包括在里面,其定义相当于西方学界的社会研究方法。有的学者则是严格地按照西方社会调查方法的定义,认为社会调查方法仅指量化调查方法,为了与中国传统社会调查方法相区别,则把量化调查方法称为“现代社会调查方法”(风笑天,2001: 3-4) 。
尽管不同学者对社会研究方法和社会调查研究方法概念的使用存在着一些差别,但是对于社会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方法、抽样调查方法、质性研究方法等概念的认识基本上是一致的。社会研究方法(social research method)通常被理解为对社会现象和社会行为进行研究、解释和预测的科学方式和方法。它的具体方法几乎涵盖了全部有关社会的研究方法,包括调查研究法、实地研究法、实验法、文献法等。问卷调查方法和抽样调查方法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点。问卷调查方法的主要特点是采用标准化、结构式的问题表来收集调查资料,由于问卷是量化调查工具,它必须采用概率抽样方法选择样本,因此问卷调查方法又可以理解为抽样调查方法。抽样调查方法的主要特点是采用概率的方法选择样本,即抽样方法。抽样调查方法的使用范围要比问卷调查方法更广泛,它不仅可以用于对“人”的调查,也可以用于对“物”的调查,例如产品质量调查、各种物质资源的调查等。在抽样调查中用来收集资料的工具可以是问卷,也可以是简单的调查表格。
国内学者的分歧主要是对“社会调查方法”或“社会调查研究方法”与“社会研究方法”的理解存在着差异。社会调查方法在西方仅指量化调查方法,即问卷调查方法。国内学者或者是把社会调查方法理解为各种调查方法的综合,包括抽样调查、普遍调查、典型调查等;或者仅仅是看作调查资料的收集方法,例如当有人说“我今天下去调查了”时,社会调查就是指通过座谈会、查阅资料、个别访问等方法收集资料。而社会研究方法则是适用于全部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其中包括量化研究方法和质性研究方法。
其实对概念的理解产生分歧是正常的。文化背景、学术经历、学科背景和知识结构的差异,总会使人们对相同的概念产生不同的认识,问题是要把概念的内涵说明清楚,要符合学科已有的共同认识,并具有内在的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