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4 概念、变量和指标之间的关系
概念、变量和指标之间存在着比较密切和复杂的关系。一般来说,在社会测量或调查研究中,变量是概念的具体表述方式,概念必须用变量的形式反映。概念的抽象程度有高有低,抽象程度较低的概念容易在经验生活中被识别,往往直接就能成为变量;抽象程度较高的概念,需要通过操作化的方法建立一套指标进行测量。当某个特定变量用于反映某个概念时,变量就成为指标,因此,指标也是变量。在社会测量中,大多数变量都用来测量特定的概念,即使是那些抽象程度较低的概念直接转换而来的变量,实际上也和抽象程度更高的特定概念有关,因此严格地说,变量和指标的区别仅在于,作为指标的变量是针对被测量的特定概念的,一旦某个抽象概念通过一套指标得到测量,这个概念也就取得了变量的形式。例如,用“职业声望、收入水平和教育程度”来测量“社会地位”时,职业声望、收入水平和教育程度对于“社会地位”来说就是指标,是“社会地位”的指示和标志;社会地位由此取得变量的形式,有了高低差异之分。 当然,在调查研究中还会经常采用一些人口学变量如性别、年龄等,但这些变量通常是作为控制变量,并不用来测量特定的概念。
相对而言,指标一般是具体的、可以被观察的。但是对于一个高度抽象的概念来说,有些指标本身就是概念,需要进一步操作化或指标化。例如,关于社会地位通常采用职业、收入、教育程度等指标来测量,但是有些学者也会使用生活方式进行测量,相对于社会地位来说,生活方式是一个测量指标,但是生活方式本身就是一个抽象的概念,需要对生活方式概念进行操作化界定,建立一组测量指标,例如消费结构、闲暇生活等以及对消费结构、闲暇生活进行测量的更为具体的指标。因此,不是所有的指标都是可以直接观察到的,由此也就产生了所谓的“一级指标”“二级指标”,甚至“三级指标”。有些教材将比较抽象的指标如“一级指标”称为“维度”,但是严格地说,如果把指标理解为对一个抽象概念的指示和标志,那么相对于一个概念来说,不管指标的抽象程度有多高,它仍然是这个概念的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