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3 文献综述常见格式和参考模式

4.4.3 文献综述常见格式和参考模式

与其他文章一样,文献综述也有其基本格式或结构,虽然教科书式的格式或结构往往是程式化的。文献综述研究报告格式,基本分为介绍、方法、结果及讨论四个部分。介绍部分需要非常详细地描述所要研究的问题,其中包括理论、实践和方法的历史;概念来自哪里,是以理论为基础还是以经验分析为基础;问题是在什么样的背景提出的;对以前研究的观点进行概述,分析存在的争议及遗留下来尚未解决的问题,指明新的研究应该关注的方面,等等。方法部分主要介绍文献检索的细节(如信息来源、关键词、涵盖年份);选用文献的标准,包括概念讨论的文献和概念操作的文献;原始研究中使用的方法;独立调查结果的确定。结果部分简要说明描述的文献、文献综述研究的结果以及相关依据等;讨论部分主要是综述结果概括;重要变量及其解释力;本综述与以往综述的差异,并讨论其原因;对研究结果一般性评估的分析以及讨论后续研究的主题。(哈里斯·库珀,2010: 161-177)

质性研究的文献综述还具有个性化的特点,“分散于不同的具体主题领域,对阐述的中心现象的各个方面予以探究”(约翰·克雷斯维尔,2007: 35) 。而现代定量研究基本上已标准化,被称为“洋八股”的研究定式(彭玉生,2010) ,其文献综述也具有标准化的特征,通常分为以下几部分: (1)序言,简要说明文献综述包括哪几个部分; (2)综述主题Ⅰ,主要是关于自变量或多个自变量的学术文献; (3)综述主题Ⅱ,主要是关于因变量或多个因变量的学术文献; (4)综述主题Ⅲ,主要是关于自变量与因变量关系的学术文献;(5)总结,主要强调文献中最重要的研究,揭示以往研究最重要的主题,从而说明对这个主题继续研究的原因。(约翰·克雷斯维尔,2007: 35 )

虽然程式化的文献综述格式为我们撰写文献综述提供依据,但是在撰写文献综述时,具体格式或结构也会有所变化,尤其是一个研究主题兼有定量研究和质性研究的文献时,就很难采用标准化的定量研究文献综述的格式。

针对以上问题,包括文献综述叙述方式,笔者试就某一研究主题,提供一份文献综述的模拟格式,给各位参考。

文献综述基本模式(供参考)

从长距离流动到短距离流动:

社会阶层流动文献述评

社会分层与流动是社会学研究的重要领域,它一方面能够反映社会的不平等状况,另一方面也是社会活力的重要表现。改革开放30多年来,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后,社会阶层流动是我国最为活跃的时期。……本文就最近10年来社会学关于社会阶层流动的研究做一个简单的回顾, 以期发现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社会阶层分化已经成为一个令人关注的社会问题和学术问题。在国内社会学中,众多学者展开了有关社会分层与流动的研究,其中在学术界影响最大的主要是×××、 ××、 ×××、 ××和×××,他们对中国社会分层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其学术成果至今对后人仍然具有很大影响。

最近10余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十分突出,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同时也加剧了社会阶层分化,加快了社会流动。根据笔者对最近10余年有关中国社会阶层流动研究的学术文献梳理,学术界对社会阶层流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社会阶层流动基本状况或趋势研究

有关……的研究,反映了学术界对社会阶层流动的基本评价。主要观点如下:第一,××(年份)认为社会阶层流动是……,对社会发展起着……作用;但是另外一种观点则认为…… (×××,年份);与上述观点不一样的还认为社会阶层流动是…… (×××,年份);还有的研究主要是对××(年份)研究的进一步拓展和完善,从而使这个研究更具有……特点。

根据笔者对上述文献的理解,产生这些不同观点的主要原因在于: (1 )……; (2)……;(3) ……。

二、社会阶层流动与社会不平等研究

(叙述方式同上)

三、社会阶层流动的制度性障碍

(叙述方式同上)

四、社会阶层流动理论研究或分析(也可以在上面三个问题下分别阐述)

西方社会阶层流动理论主要有:……理论(×××,年份;×××,年份),……理论(×××,年份;×××,年份),……理论(×××,年份;×××,年份)等。

我国很多学者直接运用西方的社会阶层流动理论研究中国的社会阶层流动, 以验证西方社会阶层流动理论的可复制性,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 ×(年份)、×××(年份)和×××(年份),他们主要运用……理论进行研究,这种理论的基本观点是:①……;②……;③……;④……。显然,上述学者对这些理论的运用,侧重是不一样的。××(年份)侧重于……。×××(年份)和×××(年份)的研究侧重于……。这类研究多以定量研究为主。

还有不少学者基于中国的经验研究,试图概括出本土化的社会阶层流动理论,并以此诠释或解释中国社会阶层流动机制。例如×××在最新的一项研究中(年份),通过深入访问和观察,获得大量的有关社会流动的生动具体的资料,在此基础上,他认为中国的社会阶层流动不能完全照搬西方的社会阶层流动理论。他(年份)认为,影响中国社会阶层流动的主要是……。但是,另一个研究得出的结论与此相反,认为我国的社会阶层流动虽然不能照搬西方的理论,但也不是如×××(年份)所说的那样,影响社会阶层流动的更深刻的原因在于……(×××,年份)。 同时,还有不少研究则把西方的社会流动理论与自己在研究中概括、提炼的理论或分析概念结合在一起,认为在社会阶层流动的……方面与西方曾经的社会阶层流动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因而是可以运用……理论进行解释的(×××,年份)。 ×××(年份)的研究发现,在社会阶层流动的……方面,如……、……等和早期西方的社会流动的特征(×××,年份;×××,年份)基本上是一致的。但是,在有关社会阶层流动原因、……等方面,很难运用西方的社会阶层流动理论进行解释。××(年份)认为社会阶层流动是…… 。 ×××(年份)则认为……。还有的认为社会阶层流动是……(×××,年份)。

五、研究方法

总体上来说,上述研究主要采用……方法,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类:……。在定量研究文献中,样本规模一般是……;采用的测量指标主要是……;抽样方法主要是……。在质性研究文献中,采用的方法主要是……。

在这些文献中,研究方法各有利弊,主要特点如下:……。

六、总结和讨论

通过以上梳理,笔者认为,最近10余年来的社会阶层流动研究,主要成果或观点概述如下:

1. ……。

2.……。

……

虽然我国社会阶层流动研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一方面推动了社会阶层流动研究学术发展,丰富了社会阶层流动理论,但是,笔者认为,上述研究还存在很大的研究空间:

1.……。

2.……。

……

最为重要的是,笔者认为,在我国社会转型进入新的阶段, 即制度建设和制度定型时(实际上也可以认为是社会定型),社会阶层流动方式也将发生很大的变化, 即从长距离社会流动进入短距离社会流动,或由跨阶层流动转变为台阶式阶层流动。所谓长距离流动是指……;短距离流动是指……(×××,年份;×××,年份;×××,年份)。从西方国家有关社会流动的经验研究文献看, 同样也存在从长距离社会流动进入短距离社会流动。例如美国学者×××(年份)、×××(年份)的研究发现……。英国学者研究同样如此:……(×××,年份;× ××,年份;×××,年份)。

影响社会阶层流动从长距离流动转变为短距离流动,或如布迪厄(年份)所说的社会阶层的生产和再生产,主要原因是如韦伯(年份)所说的财富分配模式相对稳定。虽然韦伯原来的观点认为从阶级分层到阶层分层取决于社会是处在制度革命或技术革命阶段,还是处在财富分配模式相对稳定的阶段。由于阶层流动本身就是在社会相对稳定的环境下发生的,从西方的经验研究看, 当财富分配模式相对稳定的时候,社会阶层流动基本上是台阶式的或短距离的(×××,年份;×××,年份;×××,年份)。

笔者认为当财富分配模式相对稳定的阶段,社会阶层流动必然是短距离或台阶式的。这是因为:①……;②……;……

因此,本研究将从社会阶层生产和再生产的视角研究我国当下的社会阶层流动,并与社会固化理论(×××,年份;×××,年份;×××,年份)进行讨论。

思考与练习

1.为什么说观察、思考、怀疑是选题和提出问题的基础?试举一例说明。

2.为什么说在社会研究中, “解决问题”也是需要研究的“问题”?

3.选择一个研究课题,分析影响选题的具体因素。

4.举例说明选题的逻辑过程。

5.什么是“问题”和“问题意识”?并从社会学专业刊物上选择一篇研究报告,分析其中的“问题”和“问题意识”。

6.从社会学专业刊物上选择一篇研究报告分析选题的重要性和创新性。

7.试举一例社会问题或社会现象,并运用社会学的理论进行分析。

8.请介绍在你成长过程中,对你或你的家庭影响最大的生活事件,它所具有的“问题意识”是什么?

9.怎样查找文献?并选择一个题目学习撰写文献述评。

10.请举例说明如何进行研究课题的具体化。

【注释】

[1]“知识库存”或“库存知识”原来是指个体经过社会化后获得的认识和行为模式(舒茨)。本文借用这个概念,意指经过科学研究获得的知识体系。

[2]为了创造人类知识,人们就要不断地探索和研究,这就形成了学习知识和创造知识两个阶段,即学习和研究两个阶段。作为探索和研究的起点就是问题的提出,它是科学研究的向导,是提高人类认识水平的开始。因此,问题的产生和形成也标志着人们从学习阶段转向研究阶段。当然,学习阶段也不是纯粹的知识传授。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也需要积极的思考,在学习过程中提出问题,在学习过程中培养自己提出问题和研究问题的能力。因此,学习阶段和研究阶段有的时候是很难区分的。

[3]但是从21世纪开始,随着社会矛盾的加剧,贫富差距日益扩大,有些学者又转向马克思或新马克思的阶级或阶层理论,企图根据马克思理论解释当前我国社会结构和社会分层的变化。(冯仕政,2008)

[4]在我国,大型社会研究在很大程度上离不开地方行政的配合

[5]许多调查是多个单位共同合作的

[6]对于大学生来说,由于生活阅历还不够,他们对社会生活的了解还是比较欠缺的,因此应该在自己比较熟悉的生活中选择研究课题。诸如“大学生的生活方式研究”“社会转型时期青年人择偶观调查”“大学教育和大学生就业”“青年人的时尚消费调查”等,要比“离婚妇女的心理冲突与调适研究”“外来务工者的城市适应研究”“城乡社会支持系统的比较研究”这样的课题,更容易把握。其实不仅大学生如此,一般的研究者甚至那些学术造诣比较深的研究者,一般也不会轻易地在自己不太熟悉的生活中选择研究课题。

[7]美国学者艾尔·巴比所著的《社会研究方法》中提出了更多的“范式”(艾尔·巴比,2000: 55),但是根据笔者的体会,从提出问题的角度看,“社会事实”“社会学的想象力”“常人方法论”对研究者的“问题思维”也许更有启发。

[8]要学会观察生活,必须要热爱生活,要关心周围发生的事件,并且能够对周围发生的事件保持高度的敏感性,不要以为我们周边发生的事情都是“理所当然”的,如果能像小孩一样对周边的世界有一种“好奇心”,就能发现很多需要探讨的问题。

[9]广义的文献是记录知识的一切载体的统称,即用文字、图像、符号、声频、视频等手段记录人类知识的各种载体(如纸张、胶片、磁带、光盘等)(《辞海》,2000: 1860)。

[10]当然这个关系不是绝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