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1 研究方案设计的作用、原则和类型

5.4.1 研究方案设计的作用、原则和类型

在社会研究的准备阶段,研究者在初步探索之后,必须确定具体的研究课题,阐述研究项目的意义和作用,提出自己的研究设想或研究假设,其中包括有关概念或术语的操作化定义、调查项目和测量指标,研究步骤、研究方法等。在正式的方案中,还要设计规范的调查问卷或调查说明。因此,方案设计的作用首先在于是研究者对研究项目总体设想的概括和详细说明。

其次,方案设计的作用还在于向有关方面申报研究项目和申请研究经费。作为是社会研究主要方法的,经验研究需要比较多的经费投入,尤其是规模较大的经验研究。按照通常的做法,研究者必须向政府、有关部门或各种基金会提出申请,提供有关研究项目的研究设计、经费预算,并说明该研究对社会和学科发展的重要意义和作用,然后由这些部门组织专家对申报项目进行评审。如若通过,则由这些部门提供经费,并根据项目申报书对研究项目予以监督,研究者有义务定期向这些部门汇报研究的进展情况。

第三,研究方案的设计便于对整个研究过程实施监督、管理和控制。一般来说,规模较大的社会研究涉及的研究对象比较复杂,参与研究的人员比较多,经费的使用和安排要有详细计划,项目实施要有具体的步骤和程序。因此,研究方案不仅包括研究项目总体构想的说明,而且还包括具体的工作计划。不仅提供研究经费的有关部门要依据研究方案对研究项目实施监督,并评估研究成果的实际意义和作用,研究者本人也必须按照研究方案对研究过程实施监督、管理和控制。例如,在研究方案中应说明,每个阶段的研究成果是什么、怎样完成、成果的形式是什么等。

研究方案的设计要遵循系统性、规划性、可行性和灵活性的原则。大规模的经验研究本身就是一项系统工程,因此在设计研究方案时首先要确定研究所要达到的目标,即该项研究将要达到什么水平,是要在理论上有所创新,还是着重于解决实际问题,分析为达到此目标需要的各种条件或环境因素。其次,社会研究都有自己的步骤和时间上的安排,以及在每个阶段上应该达到的目标,因此,方案设计又要有规划性。即在设计研究方案时,要阐述每个阶段的任务、方法和目标,并要注意每个阶段的联系和衔接以及研究时间的总体安排。同时还必须建立统一组织,指挥和安排项目成员或各研究单位的研究活动,督促和检查研究方案的实施。第三,方案设计应该具有可行性,即在方案设计时,应该充分注意到方案的操作性和方案实施的具体条件,要具体分析研究的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例如研究队伍的构成、研究队伍的总体素质、研究成果可能引起的正面或负面影响、研究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障碍等。可行性的另一方面是研究方案应该是可操作的,因此方案中目标的确定,采取的各种措施都应该是具体的、详细的。最后,设计方案时应该留有余地,或者说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因为,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任何表面看似圆满的方案,在实施过程中总会碰到问题,尤其是实地研究方案。由于实地研究的特殊性,研究方案一开始往往不是很具体,随着实地研究的逐步深入,研究者会发现很多新问题,产生新的思想,因此实地研究方案一般会随研究的深入逐步完善。这种情况在调查研究中也会发生,而且,在调研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也可能要求对原有方案进行修正。因此,在设计方案时留有一定的余地,保持一定的灵活性可以使研究适应周围环境或条件的变化,有的时候甚至可以使研究水平、研究构想达到更高的层次。

研究方案可以从方案的作用、性质、研究方式等划分为不同的类型,但主要是以研究方案的作用分成项目申报书和正式研究方案。

项目申报书用于向有关方面申报课题和申请经费资助。例如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数据表(主要说明项目申请者的基本情况和课题组成员);课题论证(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的价值和意义,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基本观点、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创新之处,前期相关研究成果,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完成项目研究的条件和保障;经费预算等。

正式研究方案是在对研究课题初步探索的基础上产生的,它包括:研究课题的说明,其中包括研究的意义、目的和问题;研究假设或研究设想的具体说明;调查提纲或调查问卷;抽样方案;分析方法;调研人员的培训;工作计划等。

项目申报书和正式研究方案的内容基本上是相似的。但是前者带有论证性质,研究者的很多设想是以文献资料为基础的,认识也较为抽象。后者则是在初步探索基础上产生的,因此它的研究设想或研究假设更加具体,计划也更为周密,更具有操作性。而且在正式研究方案中,有时还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对原来项目申报书中的设想进行修正或充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