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1 基本结构
在具体写作过程中,研究课题的性质会影响到具体的报告结构,读者对象的不同,报告结构也繁简不一。研究报告的基本结构可以分以下几个部分:
(1)导言或引言部分。这一部分主要阐述研究的问题是什么,研究的目的或意义是什么,其中包括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2)文献回顾或述评。文献述评是导言部分中问题提出的根据,也就是说通过文献述评说明研究问题的出发点。前面曾经说过,在某种意义上说,文献质量直接决定了一项研究的质量或学术水平的高低,也是判断真问题或假问题的主要依据。
(3)研究设计,其中包括研究框架设计和研究方法设计。量化研究是一种比较规范的研究方式,因此在研究框架设计中要对自己的理论分析框架进行详细的阐述,如对假设说明及其理论基础,假设中主要概念的讨论和界定,理论假设和研究假设之间的关系,抽象概念如何“降维”到比较具体的变量和指标,以及概念或变量的测量方法及其指标等。还要说明研究总体的界定及其抽样方法。量化研究最重要的特点是采用概率抽样方法,因此必须详细说明抽样的具体方法、抽样过程、抽样误差的大小,资料收集、整理和分析方法及其过程以及对非抽样误差的控制方法等。需要注意的是,在量化研究中,对研究方法的详细说明极为重要,它是衡量一项研究是否科学的前提,一项研究即使获得非常重要的成果,如果研究方法受到质疑,研究成果也不会被学术界承认。
质性研究报告的研究设计虽然不像量化研究报告那么严格,但是也需要说明研究者对研究问题的设想,所研究问题的社会文化背景以及抽样方法(虽然是非概率抽样方法),如何进入现场并与研究对象建立联系,收集和分析资料的方法等。
(4)研究结果的论证。这一部分是报告的主体部分,一般是运用实证资料详细证明研究的主要结论或观点。在量化研究报告中主要通过数据资料描述样本的基本情况,运用统计分析技术对假设进行检验。现在的量化研究已经达到高级统计分析水平,研究生学位论文和学术刊物发表的论文中经常采用的是多元回归分析,能否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往往是一篇学位论文报告是否达到要求或者研究报告能否公开发表的基本标准。普通研究报告并不一定采用高级统计方法,比较多的是采用频数分析和简单相关分析方法,也可以用通俗的语言表述高级统计分析方法所获得的结果。
质性研究报告主要运用质性资料说明研究结果,它特别强调以“原始资料”的形式说明研究结果,即尽可能以访谈对象的“原话”或现场观察资料进行阐述。也可以通过作者对访谈资料的概述进行解释和分析,但是要注明资料的来源,即说明是来自哪篇访谈资料,研究者自己的看法以“旁白”方式表述。在以事件分析为主的质性研究报告中,一般采用“深描”的方法详细描述事件发展的全过程。
(5)主要结论和讨论。这一部分要简单概括研究的主要结论,在对策性研究报告中还要根据研究所发现的问题提出具体的建议和措施。讨论部分往往是比较精彩、富有启发的内容,它通常反映了研究者对问题的进一步思考,其中包括对自己研究的基本评价,研究的学术贡献和存在的问题,在以后研究中能够进一步延伸的学术空间,其中包括实证研究和理论研究新的增长点等。
(6)中英文摘要。这一部分主要简单概括研究的问题、主要结论以及关键词。通常放在研究报告的最前面,有时也可以放在报告的结尾。公开发表的研究报告摘要字数一般在300字之内,学位论文的摘要可以稍微长一些。
(7)注释。即运用注释的方法(脚注、尾注、夹注加参考文献)对研究报告中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的他人研究成果、观点、资料进行说明。
(8)附录。量化研究报告主要收录研究的测量工具,如问卷、量表等,以及抽样设计报告、统计数据、统计公式的说明等,其中问卷和量表是不可缺少的。质性研究报告可以根据需要收录经过整理的访谈资料和现场观察资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