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2 概念操作化

7.2.2 概念操作化

概念化仅仅使概念更清楚、更具体,还不能满足实证调查的需要。如上面讨论的对家庭的理解,20世纪80年代,笔者参与的一项城乡家庭结构和家庭关系的调查,碰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怎样的群体才能算作家庭。我们在调查时发现有些老年夫妇,他们虽然有单独的户口,但夫妇俩却长期分居在两个子女家庭中生活;也有一些老年夫妇,他们与唯有的一个已成婚的子(或女)一起立户,但分室而居、分灶用膳,子女负担一半生活费。在城市调查中情况则更复杂,例如,已婚子女由于住房紧张仍与父母、弟妹居住在一起,但经济上完全或基本独立。在这些情况下,究竟该如何确定他们是不是一个家庭?在考察小城镇家庭时又发现一批所谓的“半家户”,即丈夫或妻子一个人属城镇户口,另一个人则是农村户口,他们的子女则随母亲的户口而定。然而他们实际上是一个家庭,共同生活在一起。上述问题说明,在调查研究中仅仅有概念的抽象定义或理论定义是不够的,还必须根据抽象定义演绎出相互联系的、可以具体操作或测量的具体指标或经验现象,这些能够反映或者至少能够部分反映概念抽象定义或理论定义的具体指标或经验现象就被称为操作化定义或对概念的操作化。因此,所谓操作化定义实际上就是把抽象的理论定义转换成或演绎成在经验上可以操作或测量的具体指标。

操作化定义(operational definition )或操作主义是美国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布里奇曼(Percy Williams Bridgman)首先提出来的,他认为:①“一般来说,任何一个概念,对我们的意思不过是一套操作;概念跟相应的一套操作同义”;②“科学概念必须最终在实验操作上来寻找其意义”;③“一个概念在可观察到的操作性方被定义。这样,长度(一张桌子)和距离(离太阳的距离)是不同的概念,因为测量它们的操作是不同的”。布里奇曼的操作性定义,起初是作为阐明科学概念本质的一种尝试,但是现在已经成为基本的学科术语和在实证研究中界定概念的重要方法。

在社会测量中,概念的操作化定义被理解为“测量不是定义事物的一种方法,而是指在被测量的‘事物’已经定义之后才能进行的过程” ( K.D.贝利,1986: 77-78) ,是“具体说明观察的内容和方法,以及如何对不同的观察结果进行解释”;“操作化定义就是描述概念测量的‘操作’”(艾尔·巴比,2000a: 160) ; “操作性定义要从实际上清楚地说明量度程序”;“偏见的一个操作性定义可以包括鲍格达斯社会距离尺度那样的检验,或是一张‘排斥黑人’的典型的24项表格,包括收集资料的详细指令、给各个项目定记分数等”(布莱洛克,1988: 11) 。因此,操作性定义涉及,对某些抽象程度比较高的概念进行具体测量时所采用的程序、方法的详细说明。但是其中最为主要的是对一个理论概念或抽象概念建立一套在经验上可以把握、观察或可以询问的指标的步骤,从而使一个理论概念或抽象概念所涉及的经验现象被测量成为可能(阿特斯兰德,1995: 52 ) 。简单地说,概念的操作化就是用经验上可以观察的指标对一个理论概念或抽象概念进行界定,或者说概念的操作化就是概念指标化的过程。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社会学家史汝尔(Leo Srole)对失范作了更加明确的规定,把失范看作是“一个人对社会解体或‘自己/他人疏离感’(与‘自己/他人归属感’相反)的一种概括性、普遍性的感受。”并设计了测量“失范”的五个指标或问题(艾尔·巴比,2000a: 162-16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