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 信度和效度
2025年09月26日
7.4 信度和效度
在菜场里经常可以看到一些中年人或老年人买了一条鱼之后,会拿到公平秤上过一下,看看是否缺分量,如果缺了分量他会回到鱼摊上与摊主交涉。这就是日常生活中对“测量”信度和效度的判断。就菜场买鱼事件来说,摊主的秤与公平秤对同一条鱼称下来的分量如果是不一样的,说明两次测量的稳定性是比较差的,用科研的语言说就是信度不够;之所以两次测量的结果不一样,很有可能是其中的一杆秤有问题,一般来说摊主的秤是有问题的,做过手脚的,用科研的语言说就是效度不够。菜场买鱼所发生的测量信度和效度问题也会发生在社会测量上。例如,测量一群人的社会地位,所用的指标是职业声望、收入水平和教育程度。如果先后测量两次,第一次测量的结果和第二次测量的结果有较大的差异,说明两次测量的一致性或稳定性存在问题,是不可信的。如果不仅用职业声望、收入水平和教育程度等指标测量人的社会地位,而且还增加一些新的指标,如性别、婚姻状况等,先后测量两次,虽然测量的结果没有差异或者差异在容许范围之内。可是,人们要问性别、婚姻状况与社会地位有关吗?也就是说性别、婚姻状况能否作为“量器”测出人的社会地位的高低?这就是测量中的效度问题,这关系到测量的有效性或准确性。因此,不管是在日常生活中的测量还是社会研究中的测量,都会存在所谓的信度和效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