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2 文献综述常见问题
无论是本科生还是研究生,在撰写文献综述时通常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困惑。
1.文献综述和研究论文的区别。文献综述虽然也可以看作是论文的一种形式,如前面所说的“最佳证据综合法、批判性综述、元分析”,但这些以文献评论为主的论文与一般研究性论文是不一样的。一般而言,研究论文也会运用文献资料(他人研究)说明或旁证自己的观点,但这不是文献综述。文献述评是就某一个专题搜集到的文献进行概述和分析乃至批评。不少学生在练习中往往会将研究论文和文献综述混同起来。
2.如何阅读文献。会识字并不一定会阅读。有不少学生只是简单地看看论文摘要,将摘要摘录下来作为文献资料整理的依据。显然这样的阅读方法是不对的。在阅读文献时,一般可以诵过阅读摘要、快速浏览等方法进行筛选,对那些有价值的文献应该精读,做好读书笔记和摘录,包括对长段文字的缩写,并在做笔记时写下文献出处备用。
3.写作技巧。文献综述是否“像”文献综述,还与写作技巧有关。一些学生的文献综述习作之所以不像文献综述,往往和他的叙述方法有关。文献综述一般采用第三人称,不会用“我认为”或者“本文认为”这样的说法,而是“对这个问题的讨论,主要有以下观点”或者“×××认为……”;在文章承上启下的一句话通常是“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检索和分析,对这方面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或理论”等。在叙述时,尽可能将对一个问题讨论的不同观点勾连在一起,很多文献虽然不会非常明确地提出对某个观点存在异议或与某学者进行“商榷”,但是在行文中往往会委婉地表达出对某个观点的不同意见。因此,在阅读和分析文献过程中,要善于发现研究同一问题的若干文献中对同一问题的不同认识,即使很委婉甚至是无意识的,也要将它们“匹配”在一起,形成不同文献之间的“对话”,而不是简单地描述。
4.规范性。这里的规范性主要是指文献综述的格式或条理、注释方法等。文献综述的格式与一般论文差不多,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部分:
(1)开始语,主要说明文献综述的目的和意义,也可以简要介绍文献综述的方法等,但不要单列为文章的一级标题,不少学生往往会写上“一、前言”等。一级标题主要用于文章的主体部分。
(2)主体部分,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展开,一是在对文献分析的基础上,将主要观点作为一级标题,然后分门别类地介绍各种认识或讨论。二是有关研究方法的讨论,在对以往研究的分析中,尤其是实证研究的文献分析,方法的综述是必不可少的。在学生的练习中,往往对研究方法的讨论或概述不是很详细,不少学生只是停留在资料收集方法上,往往只简单地说明以往研究是质性研究还是定量研究。其实,实证研究文献综述有关研究方法的分析是很重要的,它直接影响到研究结论的可靠性,因此在概述研究方法时,要具体叙述每种研究方法的细节。比如,采用抽样方法收集资料的,不仅要说明样本量的大小,还要说明具体的抽样过程,并对可能存在的误差进行评估;还有问卷设计中的指标是否有依据,概念操作化是否合理,指标与概念之间是否一致等;采用质性研究方法的,要分析个案的获得方式,深访资料是否达到了对研究的要求,甚至包括访谈时间长短、观察时间长短等。
需要说明的是,主体部分是文章的主要部分,可以根据文献主要观点的归纳分为若干个一级标题,研究方法可以作为单独的一部分列为一级标题。
(3)主要结论和讨论。这是文献综述最后一部分,也是最主要的一部分,除了简单概括以往研究的主要结论和方法外,更重要的是要指出以往研究存在的不足,或是未尽的研究空间。作为讨论,项目申请书或学位论文应该对以往研究的结论或方法提出不同看法,可以进一步讨论以往研究存在的不同意见,因此讨论部分的重要作用在于为自己提出的研究问题提供重要依据。如果说前面的叙述基本上是对以往研究的文献进行分析和整理,那么讨论部分就应当完全是研究人自己的观点,它是进一步研究中提出的研究假设或研究设想的重要基础。
在部分学生的文献综述习作中还存在注释不规范的现象,有的没有注释,有的在行文中直接将论文标题作为人称代词,如“《×× ×》一文是这样说的:……”。一般而言,社会科学文献综述的注释方法主要是夹注加参考文献,具体方法请看本书最后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