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阅读 群体关系测量

参考阅读 群体关系测量

群体关系测量也称为社会计量法或社会交往网络分析,是美国心理学家J.L.莫雷诺在20世纪30年代发展出来的,用于测量某一团体中人与人之间相互吸引或拒斥的关系,研究群体内部的人际关系与群体结构。现在已成为社会网分析尤其是整体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的重要基础。本章仅介绍群体关系测量的基本方法,不涉及现代社会网络理论和方法。

群体关系测量是一种比较简单的问卷调查方法,主要是对一个特定的、规模比较小的群体或组织进行调查,根据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用来进行组织诊断、领袖评价、士气考察等应用性研究,是一种较为独特的社会测量方法。

一、研究设计

群体测量法的研究设计比较简单。首先要确定研究目标,大多数群体关系测量主要是进行组织诊断。例如,一个老师发现他所带的班级非常松散, 同学之间经常发生争吵,班级内部分为几个小团体,班级干部在学生中没有威信,有不少同学游离于集体之外,他就可以在班级内进行调查,测量同学之间的相互关系。根据资料分析班级内部有哪几个小团体,是由哪些同学组成的,小团体中的领袖人物是谁,小团体之间的交往是怎样的,或者通过哪个同学和小团体之间发生联系,班级的群体结构属于哪种类型等。然后采取相应的办法改善同学之间的关系,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其次,要确定具体的研究对象。群体测量方法的研究对象主要是边界很清楚的规模比较小的群体或组织,例如班级、车间、小组、工作部门等。从群体的性质来说,一般可以分为休闲性团体和工作团体(学习团体),例如兴趣小组、工作部门、班级等。第三,设计问卷。群体关系测量是实名调查,要求被调查者在问卷中填写自己的姓名、性别、具体工作等基本资料。问卷中的问题比较简单,主要是采用“提名法”,要求被调查者根据问题在群体内部选择他最喜欢或者最不喜欢的成员。问题设计的原则主要是:第一,测量指标是什么,需要多少个指标;第二,允许选择的成员数量;第三,群体的性质。

例如,针对一个中学班级的群体结构研究,我们可以设计如下指标或问题,要求被调查者在本班内部选择三位同学,并填写他们的姓名和性别(表1) .

表1中的第二题和第三题主要测量同学之间的情感关系或网络,第一题和第四题主要测量同学之间的求助关系或网络。笔者曾经在一个规模较小的班级(19人)测量他们的群体结构,只问了一个问题:“如果我们要外出旅游,你喜欢和哪些同学分在一个小组”,要求他们最多选择三位同学,并填写他们的姓名和性别。

问题及其回答也可以采用“否定”的形式,如“当你学习碰到困难时,你最不愿意求助的同学是谁,请写出最不愿意、第二不愿意、第三不愿意的三位同学姓名和性别。”但是,采用“否定”式问句和回答要非常小心, 因为这容易对被调查者产生压力和疑虑,也容易使同学之间产生误会,一般不采用。“否定”式问句和回答可以直接测量群体成员之间的拒斥关系,但如果要采用,也要变换提问的语句,要使言辞相对婉转一些。例如,“哪些同学在你学习困难时,你获得他们的帮助不是很多?”

表1 群体关系测量问卷举例

二、实施

研究者将设计好的问卷或调查表发给被调查者,让他们填写。在实施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限定收集资料的范围,即明确规定群体的范围,要求被调查者在规定的范围内选择适当的对象。测量时,最好要求被测量群体全体成员都在现场,这样就可以避免出现以下情况:一个缺席的群体成员仍然被一些成员选择,但是缺席者无法选择群体中的任何人。第二,正式测量前,研究者可以向被调查者提示测量目的,例如为了重新分组或者为了重新安排座位。在一般情况下不告诉被调查者测量的真正目的。这样做一方面可以使被调查者认真参加测量,填写问卷,另一方面可以使被调查者保持比较客观的立场,不会因为知道测量是为了分析本群体的人际关系而产生压力。第三,要求被调查者在填写时独立选择,不要相互讨论,不要把自己的选择结果告诉给任何人,要相互保密。 因为这样的实名测量会影响到群体的人际关系。为了有效地达到上述要求,研究者最好准备一份精心设计的开场白,说明测量的目的和要求。以下是一份针对一个中学班级测量的开场白:

同学们,我们最近要组织一次春游活动,为了使这次活动能够顺利进行,让同学们充分感受活动的愉快,我们将把班级分为几个小组。同学们可以在发下来的表格上填写你喜欢和他们分在一个小组的三个同学,并在“最喜欢”“第二喜欢”“第三喜欢”下面填写他们的姓名和性别,我尽可能地把你和你所选的三个同学或者其中一两个同学分在一起。当然,你也可以只选择一个或两个同学,甚至一个也不选择。今天不在的同学,如果你喜欢的话也可以选择。

希望同学们在填写过程中不要相互商量,不要把自己的选择结果告诉其他同学。 因为你将来的小组同学中,也许他选择了你而你没选择他。我想你不会希望他知道你当初没有选择他。填完表后,请折叠起来直接交上来,不要请其他同学传上来。

三、资料整理和分析

资料整理和分析的具体方法主要有:编号、表列法、图示法、统计分析。

1.编号

资料整理的第一个步骤是对全部被调查者编号,编号时最好把男性和女性分开, 即男性集中在前面,女性集中在后面,也可以相反;所有的选择结果也以编号的形式出现,并以“一”“二”“三”表示的“第一选择”“第二选择”“第三选择”。以下是笔者在一个19人班级中测量得到的选择结果,其中1—13为女生,14—19为男生(表2)。

表2 原始资料整理举例

2.表列法

表列法就是把被调查者的选择结果填写在一张n×n的表上,即社会矩阵表。在填表时“第一选择”用“1”表示,“第二选择”用“2”表示,“第三选择”用“3”表示,如果是相互选择的话,在数字上画圈表示,只要根据原始资料在相应的地方用“1” “2” “3”表示选择次序即可,例如,1号被调查者第一、二、三选择分别是“2、 11、 4”三位同学,只要在被选一栏的被调查者编号下的空格内用“1、2、3”表示即可,全部完成后,如果发现互选的就在相应的数字上画圈。根据表2资料绘制的社会矩阵表(见表3) ,对角线两半可以清楚地看出相互选择的情况。初步分析,可以发现这是一个非常团结的群体,19人的班级,互选对数有20对,可能存在三个相互联系的小团体。

3.图示法

图示法就是根据社会矩阵表的资料绘制社会网络图或社群图。图中每个带圈的数字表示一个群体成员,他们之间的选择用单向箭头或双向箭头表示,单向箭头表示单选,双向箭头表示互选,箭头所指为被选择者。绘图时应将受选次数最多的成员放在中间位置,受选次数很少甚至没有的,一般放在最外面,尽量减少线条的交叉。图示法能够形象地显示群体结构以及群体内人际交往,但是对于比较大的团体,例如50人以上的团体,手工绘制社会网络图就比较困难,需要借助专门的软件在计算机上完成。图1就是根据表3的资料绘制而成。

表3 社会矩阵表举例

图1显示这是一个联系很紧密的小群体,群体成员之间的串联和互选很多,如果从串联的情况分析,该班是一个非常团结的小团体,但是又可以分为以19号学生和以4号与10号为主的两个核心团体, 以及以9号为主的边缘团体,其中19号、4号、10号三位学生是该班的领袖人物(实际上三位学生也是班级的主要干部)。 17号学生相对来说是一位比较孤立的学生,虽然他希望与6号、15号、19号学生发生联系,但是没有一个学生愿意选择他。3号学生因为有9号选择他,才免于孤立的尴尬。9号与10号具有比较密切的关系,从而使以9号为主的小团体能够与班级中的核心团体联系在一起,一旦两人关系破裂,群体就会发生分裂。男生与女生因为19号、18号、16号与10号之间的串联而保持一定的联系,但是相对来说,男女生之间的联系还不是很紧密。 由于群体中存在相对独立的小团体和三位领袖人物,该班级是一个具有活力的群体。

图1 轮状型小团体结构举例

按照小群体的社会网络图,可以分为轮状型、星状型和链状型三种类型。其中轮状型小群体最富于活力又非常团结,是多元但又相互联系的团体。图1中的小群体特征接近于轮状型团体。其次是星状型(见图2) ,小团体犹如星座分布在群体之中,小团体之间有一些联系,但不是很紧密,有的甚至没有联系。最为松散的是链状型团体(见图3) ,群体成员之间的联系好像链条上的一个一个链环,也有一些小团体存在,但是相互之间的联系非常松散,没有领袖人物。

图2 星状型小团体结构举例

图3 链状型小团体结构举例

根据社会网络图判断一个群体的特征可以参照以下经验:首先,如果图中显示有小团体,但小团体之间很少互选,说明这个群体处于分裂状态;其次,单选多、互选少,说明群体成员缺少时间和机会进行沟通;再次,散乱而没有核心人物或领袖人物的群体是松散的群体;最后,有大量的互选和串联,显示群体内人与人之间有较好的关系和理解。

小团体、领袖、互选(对偶)、 串联、联络点和孤独者是分析社会网络图的基本要素。

小团体由三人以上的群体成员组成,成员之间具有互选或连续单选的封闭关系。小团体是群体内的非正式团体,是群体具有活力的表现。但是,如果小团体之间缺少沟通或处于对立状态,群体将会分裂。

领袖或意见领袖,是指群体中最有影响的成员,通常是被10%以上成员提名的人, 因此领袖往往是被选次数最多的人。有些情况下,领袖的被选次数虽然不是很多,但是选他的人多是小团体的核心人物。

互选(对偶),是指相互选择的一对成员。群体的整合程度越高,互选的对数也越多。

串联,三人以上的连锁关系,是群体的凝聚要素。 串联分为单选串联和互选串联,互选串联更能反映成员之间的密切关系。 串联数量越多,群体的凝聚力越大。

联络点,群体内两个小团体之间的中介,是联系两个小团体的桥梁。如果群体内的联络点过多,会增加小团体相互沟通的困难。

孤独者,既不选他人,又不被他人所选的群体成员。孤独者一般游离于群体或小团体之外,群体内的孤独者越多,群体的松散程度越高。有关社会网络图要素示例见图4:

图4 社会网络图要素示例

4.统计分析

群体关系分析还可以运用选择次数分布、互选分布、互选成对数、男女互选情况、小团体分析等简单的统计方法,分析群体成员之间的关系和群体特征。根据表3资料,该班的统计分析情况如下(表4) :

表4 简单统计分析举例

初步统计分析表明,该班是一个非常团结的群体,绝大多数同学都能被他人所选,互选数的比率也很高,但是男生与女生之间的交往还需要加强。

如果按照连续单选的标准衡量,该班很难说存在小团体(也就是说这个班级本身是一个联系紧密的团体),若按照互选的标准衡量,也只能说存在两个联系较为密切的小团体。从选择情况看,两个小团体都是开放式的,不仅存在大量的小团体内的互选或单选,而且还有对外团体的选择。同时两个小团体在群体中的地位差不多,根据他组选择情况分析,女生小团体的影响相对较大,这或许是因为该班的女生占多数(见表5) 。

对于群体关系分析除了以上方法之外,还有指数分析方法。例如,与个人地位有关的个人选择积极性指数、重视指数、受选指数、高选择指数和低选择指数、被选和被斥指数等; 与群体特征有关的团结指数、凝结指数、调和指数、小团体向心或离心指数、小团体吸引力指数等。更为复杂的计算,则要利用专门软件进行分析。

表5 小团体分析举例

【注释】

[1]函访法的最大问题是由于回收率较低而产生比较大的抽样误差。

[2]在我国社会分化相对严重的情况下,访问员尤其是女性访问员一定要注意自我保护,在一些偏远地区或治安不良地区可以由两人进行访问,或配备防身装备。

[3]如果是采用电脑辅助电话访问法,还要求他们掌握相应的电脑操作方法和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