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A.爱因斯坦,L.英费尔德.物理学的进化[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62.

C.赖特·米尔斯.社会学的想象力[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

E.P.汤普森.英国工人阶级的形成[M] 南京:译林出版社,2001

G.罗斯.当代社会学研究解析[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88.

J.L.弗里德曼,等.社会心理学[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

K.D.贝利.现代社会研究方法[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

Robinson, Shaver & Wrightsman.性格与社会心理测量总揽[M].台湾:远流出版公司,1998

U.拉尔森.社会科学理论与方法[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W.I.托马斯,F.兹纳涅茨基,E.扎列茨基.身处欧美的波兰农民[M] 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

W.L.贝弗里奇.科学研究的艺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1979.

艾尔·巴比.社会研究方法[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

安东尼·吉登斯.社会学方法的新规则[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彼德·阿特斯兰德.经验型社会研究方法[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5.

边燕杰,刘勇利.社会分层、住房产权与居住质量——对中国“五普”数据分析[J].社会学研究,2005 (3) .

布莱洛克.社会统计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

陈曼蓉.当前社会研究方法的特点、趋势及问题[J].社会,2002 (2) .

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陈友华.SARS危机对人类生活方式的影响[J].广东社会科学,2004 (1) .

仇立平.我国城市家庭结构变动及其发展的模型研究[J].人口研究,1987 (5) .

辞海编委会.辞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

戴维·波普若.社会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迪尔凯姆.社会学方法的规则[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

董国礼,等.国家、仪式与社会——解读余华小说、电影《活着》[J].香港社会科学学报,2001,秋季卷.

费孝通.江村经济[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86.

风笑天.社会学研究方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风笑天.现代社会调查方法[M].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6.

冯仕政.重返阶级分析——论中国社会不平等研究的范式转换[J].社会学研究,2008(5).

傅愫冬.燕京大学社会学系三十年[J].社会学通讯,1982, 4-5(合刊).

富永健一.经济社会学[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4.

哈里斯·库珀.如何做综述性研究[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0.

韩明膜.中国社会学史[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7.

郝大海.社会调查研究方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克特·W巴克.社会心理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84.

劳伦斯·F.洛柯,等.如何撰写研究计划[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9.

劳伦斯·纽曼.社会研究方法:定性和定量的取向[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李红专.当代西方社会历史观的重建——吉登斯结构化理论述评[J].教学与研究,2004 (4) .

李景汉.定县社会概况调查[M].北京: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1933.

李沛良.社会研究的统计应用[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李强.“丁字型”社会结构与“结构紧张”[J].社会学研究,2005 (2) .

李祖扬.科学问题辨析[J].自然辩证法研究,1996(8).

梁玉成.渐进转型与激进转型在初职进入和代内流动上的不同模式[J].社会学研究,2006 (4) .

林定夷.科学中问题的结构与问题逻辑[J]哲学研究,1988(5).

林南.社会研究方法[M].北京:农村读物出版社,1987.

林耀华.金翼——中国家族制度的社会学研究[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9.

刘精明,李路路.阶层化:居住空间、生活方式、社会交往与阶层认同——我国城镇社会阶层化问题研究[J].社会学研究,2005 (3) .

刘精明.高等教育扩展与入学机会差异:1978—2003 [ J ] .社会,2006, 3.

流心.自我的他性 [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卢汉龙,彭希哲.二十世纪中国社会科学·社会学卷[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陆晓文,吕乐.中国社会主流语言词汇的类型分布、使用特征与社会变化[J].江苏社会科学,2001(6).

罗伯特·K.默顿.社会理论和社会结构[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6.

罗伯特·K.默顿.社会研究与社会政策[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

罗伯特·K.殷.案例研究:设计与方法[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4.

罗伯特·S.林德,海伦·梅里尔·林德.米德尔敦:当代美国文化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马尔科姆·沃特斯.现代社会学理论[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

马克斯·韦伯.社会科学方法论[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

毛泽东.农村调查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闽建蜀,游汉明.市场研究:基本方法[M].香港: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79.

潘光旦.中国之家庭问题[M].上海:新月书店,1929.

彭玉生.“洋八股”与社会科学规范[J].社会学研究,2010(2).

乔纳森·特纳.社会学理论的结构(上)[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

乔启明.中国农民生活程度之研究[J].社会学刊,1938, 1 (3) .

秦亚青,国际关系理论的核心问题与中国学派的生成[J].中国社会科学,2005(3).

让·皮亚杰.人文科学认识论[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

沈关宝,仇立平.社会调查研究方法[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0.

孙本文.当代中国社会学[M].南京:胜利出版公司,1948.

童世骏.作为认识论范畴的“问题”[J].学术月刊,1991(7).

王铭铭.社会人类学与中国研究[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

王天夫.城市夫妻间的婚内暴力冲突及其对健康的影响[J].社会,2006 (1) .

王卫东.中国城市居民的社会网络资本与个人资本[J].社会学研究,2006 (3) .

王跃生.当代中国城乡家庭结构变动比较[J].社会,2006 (3) .

王跃生.当代中国家庭结构变动分析[J].中国社会科学,2006 (1) .

威廉·富特·怀特.街角社会[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4.

翁定军.社会定量研究的数据处理[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2.

吴艳红,J.David Knottnreus.日常仪式化行为:以知青为例的研究[J].社会,2005 (6) .

吴艳红,J.David Knottnreus.日常仪式化行为的形成:从雷锋日记到知青日记[J].社会,2007 (1) .

徐丙奎.西方社会保障三大理论流派述评[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

严士建,王巂骧,徐承彝.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基础[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

阎云翔.礼物的流动[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杨国枢.社会及行为科学研究法[M]. 台湾:东华书局,1980.

杨雅彬.近代中国社会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杨雅彬.中国社会学史[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7.

姚介厚.“后现代”问题和后现代主义的哲学与文化[J].国外社会科学,2001 (5) .

应星.大河移民上访的故事[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

袁方.社会研究方法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约翰·W.克雷斯维尔.研究设计与写作指导:定性、定量与混合研究路径[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7.

曾群.青年失业与人生转型[J].社会,2007 (1) .

赵承信.社会调查与社区研究[J].社会学界,1936 (9) .

赵延东.受访者推动抽样:研究隐藏人口的方法与实践[J].社会,2007 (2) .

郑杭生,李迎生.中国社会学史新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第2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斯大林著作编译局.列宁全集[M].第27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中国大百科全书编委会.中国大百科全书·社会学[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