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1 实验研究的基本术语
在介绍实验研究之前需要了解一些基本术语:实验单位、实验变量、外来变量、观察值、实验次数、实验误差、前测和后测、实验组和控制组等。
实验单位:即实验主体或被实验对象,例如,工作小组、班级、车间、部门、学校、群体、社区等。实验法的主要目的就是观察实验单位的一些特征或变量在实验前后的变动。
实验变量:也称为实验处理或实验刺激,是实验者希望控制的自变量,例如在教学方法实验中,新的教学方法的实施就是实验变量,在劳动人事制度改革中,新的用人方式也是实验变量。
外来变量:是指所有能够影响实验变量即自变量的因素。外来变量有两类,第一类是因为实验单位的差异而引起的,例如在教学方法实验中,被实验对象的两个班级的学生素质有较大的差异;第二类是不能控制的因素,例如,上述实验中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学生家庭状况等。第一种外来变量的影响一般可以运用实验设计的方法加以控制,第二种外来变量是实验者无法控制的,但是可以通过随机抽样方法选择实验单位,使外来变量对实验单位的影响处于“平均状态”。
实验组和控制组:为了控制外来变量,在实验设计中除了需要实验组,即实验对象之外,还要设置与实验组相对照的控制组。一般来说,实验变量作用于实验组,控制组不受实验变量的作用,或者说仍然按原来的方式运行,经过实验后,再比较实验组和控制组的因变量值。为了控制外来变量的影响,实验组和控制组应该基本上是同质的。
观察值:即实验结果或因变量值,例如教学方法实验中,学生学习能力的变化就是观察值或因变量值,员工的工作效率是新的用人方式的因变量值。因此,观察值是实验前后的因变量的数值,实验结果是实验前后因变量数值的差异值。
前测和后测:是指两种不同的观察值,前测是指实验前实验单位的观察值,后测是实验以后实验单位的观察值。例如,在教学方法实验中,实验前实验班学生的平均成绩是75分,即前测值;实验后该班的平均成绩是85分,即后测值。
实验次数:即实验的重复次数,相同的实验如果能够多次重复,可以提高实验的信度。
实验误差:是指一些不能控制的外来因素对实验造成影响而产生的误差,这些因素可能是未知的,也可能是因为实验观察中的系统误差或非随机误差。
实验设计有多种模式,本书仅介绍比较常见的几种模式:标准实验模式及其变形,完全随机设计,随机区集设计,拉丁方格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