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2 观察法的类型和特点
根据观察者的状况和观察项目,观察法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观察者的状况主要是指观察者是否参与被研究的群体活动,据此可以分为参与观察和非参与观察。
非参与观察是指观察者不参与被观察者的活动,从外部对被研究的社会现象进行观察。这种方式一般适用于观察者无法介入或无需介入被观察活动的情况。例如,对于青少年在公共场合情感表达方式的观察只能采用非参与观察的方式。在进行非参与观察时,观察者处于研究客体之外,他们从旁观察被研究的社会现象的发展过程,不干预当事者的行为方式,不提出任何问题,只是记录事件发展的自然过程。因此,被观察者的活动不易受到观察的影响。但是由于非参与观察只能使观察者作为第三者“冷眼旁观”,因而不能做到深入、全面的观察。对于被观察者的主观态度、价值取向等方面的情况无法全面了解,而且容易渗进观察者的主观猜想或偏见,容易对观察对象的活动发生误解,从而得出不正确的结论。
参与观察则是指观察者在一定程度上直接介入被研究的客体,与被观察者发生联系,参与他们的活动,从而收集与研究有关的资料。这种观察通常用于无法从外部观察的“封闭性”集体,用于研究小集团内部的关系。参与观察方法能够对研究客体进行深入的了解,能够获得从外部观察得不到的资料。但是由于参与观察中观察者较长时期和被观察者生活在一起,容易受到影响,而使观察有所偏误。因此,观察者在研究客体中只能充当该集体的普通一员,对集体发生的事情应该尽量不露声色,不要表现出过分的兴趣,发言应持中立,不加评论,尽量做到多听、多看、少发表意见。
参与观察还可以根据参与程度分为完全参与观察和半参与观察。在完全参与观察中,观察者的身份是“隐蔽的观察者”,在半参与观察中,观察者的身份是“公开的观察者”。显然,完全参与观察带有“卧底”的特征,这种观察方法能够在一个不被干扰的环境下获得比较客观的资料,但在科学研究的伦理道德上有时会受到质疑,一般只针对一些非常特殊的群体,如犯罪团伙、乞丐团伙、监狱犯人等采用。半参与观察中,由于观察者的身份是公开的,因此会影响到被观察群体的正常生活,但是如果能够与被观察群体建立比较和谐的关系,并且能够在一个比较长的时期里进行观察,观察者对被观察群体的影响会慢慢减少。因此,在实地研究中,除了针对一些非常特殊的群体之外,大多数参与观察采用的是半参与观察方法。
在观察研究中,为了发现被观察对象的某些行为及其变化,以及行为变化过程中某些重要的影响因素,还可以采取控制观察的方法,即对观察对象和观察项目加以控制。在控制观察中要对被观察对象的各种现象制定一个分类系统,并将观察范畴标准化,把需要观察的各种因素制成表格、卡片、观察记录表等形式,并利用一些技术手段,对同一客体进行系统观察来实施控制。控制观察的任务主要是检验用其他方法取得的结果。在小规模的研究中,为了准确描述对象和检验假设,也可把这种观察作为收集资料的基本方法,因此,对于观察是否加以控制,又可分为有控制的参与观察或非参与观察,无控制的参与观察或非参与观察。
根据观察项目,观察可以分为非行为观察和行为观察。非行为观察主要是观察对象的某些特征及其所处的客观环境。非行为观察反映的是被观察者的静止状态,因而也是一种静态观察,其中包括性别、外貌、衣着,以及物质环境,如房屋结构、面积设施等。
行为观察是对被观察者个人行为和活动的观察,因此也是一种动态观察。行为观察主要包括非语言行为观察和语言行为观察。非语言行为观察主要是注意被观察者的日常活动以及他们的手势、 眼神、面部表情、肢体动作等,研究非语言行为在表达思想、感情时的特殊作用,以及每个动作或表情在不同的社会或阶层中的不同意义。语言行为的观察主要是了解被观察者的谈话内容、谈话方式、使用的方言、相互交往的频率、使用的信息媒介等。它可以用来研究语言交往的途径、方式,以及通过语言等行为所反映的群体或个人的性格特征和行为特征。
观察法虽然能够客观地研究自然发生的行为,有助于对研究对象进行客观的描述,但也有其不足:第一,并不是所有的社会现象都可以通过观察法收集资料,例如,涉及家庭活动、个人心理、个人隐私的研究,是不宜采用或不可能采用观察方法的。第二,观察者个人的个性特征、生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的影响,使得观察者不太容易保持一种客观的立场,难免使观察发生偏误,例如,观察者的个人信仰、价值取向、对某些事物的成见,以及观察者的听觉、视觉、教育程度、判断能力、综合能力等都将影响到观察的准确性。第三,观察方法本身也会使观察发生偏误,例如,观察位置的不恰当,观察者与被观察者之间的交互影响等。导致观察偏误的因素有物理因素、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例如,观察时的光线、能见度等,观察者的感官缺陷、精神状态、感情偏好、文化修养、社会背景等。
为了提高观察的准确性,减少观察偏误,一般需要对观察员进行严格训练,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使用观察器具,以及采用反复观察、扩大观察范围等方法。在实地研究中,观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方法,它和访谈方法的交替使用,一方面可以验证访谈所获得的资料,另一方面,通过观察所获得的资料相对比较客观,可以减少研究本身对环境干扰的影响。
观察法虽然在实地研究中是获取资料的重要方法,但是并不排除在调查研究中将其作为一种辅助方法进行探索性研究,为形成研究假设或研究设想奠定基础,或是用于收集那些只需要观察就可以获得的资料,或是验证通过问卷调查所得到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