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2 取得进入现场的资格

9.2.2 取得进入现场的资格

能否进入现场,即进入调查点,接触访谈对象,进行实地观察,是实地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虽然在调查研究中也要进入现场,但是相对而言,实地研究中的进入现场更为复杂。因为,实地研究者面对的往往是具有不同文化传统、生活方式和语言的地方和人群,研究者要进入他们的居住场所或团体,并且是在一个比较长的时期里进行调查,至少会引起人们的好奇,有时会让访问对象感觉到他们自身的“安全”受到威胁,影响到他们的生活。因此,如何进入现场是一个需要慎重对待的问题。

为了能够进入现场,研究者首先要通过初步探索了解研究对象的一般状况,熟悉甚至掌握他们的语言,了解当地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生活习惯。有过实地研究经历的研究者都会体会到,如果能掌握当地人的语言,不仅会减少沟通的障碍,而且会被当地人看作是“自己人”,是对当地人的尊重。同时,了解并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生活规范、宗教信仰,一方面是研究者必须做的“案头工作”,另一方面也可以防止出现自觉或不自觉地触犯当地风俗习惯、生活规范、宗教信仰的个人行为,从而影响到实地研究。尤其是对异文化的研究或者身为城市人的研究者对传统村落的研究,“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生活规范、宗教信仰应该是实地研究者的行为准则。其次,寻找能够帮助研究者参与当地活动的各种社会关系。如果研究者是在自己的家乡进行的话,问题或许不大,但是在一个比较陌生的地方进行实地研究,尤其是在一个比较闭塞、传统习俗的影响力较大的地方.进行实地研究,最好能找到在当地有影响、有权威的人物,例如部落首领、土司、长老、村长等,经过他们的同意并与他们建立良好的关系。许多文化人类学家在对土著居民、未开化的民族进行研究时,都要借助部落首领、土司的关系,并征得他们的同意。即使对现代社会进行实地研究,与权威人物建立比较密切的关系,也有利于调查的顺利进行。美国社会学家怀特在20世纪30年代进行《街角社会》研究时,刚开始就是借助了一位当地青年团伙中颇有影响的名叫多克的青年人的帮助,并通过当地一位编辑的关系住进了一个意大利移民家庭(威廉·怀特,1994: 329-334) 。笔者曾经参与的“开发开放后的浦东农民问题研究”就是通过上层关系的运作,经当时的浦东新区政府的引荐和安排,直接到金桥镇进行实地研究。当然这项研究之所以能够顺利进行,一方面是因为它是由费孝通先生提出并介绍给当时的浦东新区领导的,另一方面当时浦东新区也亟待解决由于浦东的开发开放而产生的农民安置问题。第三,准备好各种能够证明自己身份的文件。除了与权威人物建立比较密切的关系之外,还要准备介绍信、个人身份证、工作证等。尤其是在中国这样一个组织化的社会里,人与人的关系往往需要组织与组织之间关系的沟通,介绍信就是组织与组织关系的沟通工具,它不仅说明研究者的身份,也能简单介绍研究目的,并希望对方能够给与支持和帮助。即使研究者面对的是一个非常熟悉的地方,最好也开具正式的介绍信,以证明研究的正当性和合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