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 工具性

1.2.3 工具性

方法在希腊语中的原意是“沿着正确的道路运动”,因此任何方法都是人类获得知识的手段或工具。人类知识大致可以分为两类,即生活常识和科学知识。生活常识是人们在生活中获得的经验知识。一个人出生以后,当他对周围的世界具有感知能力时,就会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刺激—反应”原理获得生活体验,一个婴儿的第一声啼哭也许是无意识的,但是婴儿的哭声会得到母亲更多的关怀。在这种刺激下,婴儿会不断地以哭声“换得”母亲更多的关怀。人类通过“习得”获取生活常识的形式主要有两个特征:被动性和师承性。人们总是在碰到各种困难或障碍时,才会去想办法克服它,才会思考并获得相关知识。同时,人们在长期生活中也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经验,在学龄前或学龄期主要是由家长或老师向他们传授生活常识。在他们成年后,可以在朋友、同学或同事之间相互学习,或者通过自己的观察获得生活常识。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被动和师承的形式获得生活常识的方式通常分为习惯式、权威式和直觉式。习惯式就是把人们在过去几十年甚至几百年形成的生活习惯和传统,以及生活经验的积累作为肯定的知识传授给他们的后代。权威式就是以权威的意志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在社会生活中,家长、族长、老师、领导、领袖、主教、圣贤、学者、理论家,甚至组织等都可能成为人们在不同年代、不同阶段里的权威。这些权威告诉人们应该如何生活,哪些知识是对的,哪些是错的。而且,当人们在生活中碰到困惑时,在几种不同意见中,人们更相信权威的意见。直觉式就是只相信自己对生活的观察和判断,认为凡是直觉都是真实可信的。习惯式、权威式、直觉式不仅存在于生活常识的获取,也存在于科学研究中。

以习惯式、权威式、直觉式获得的生活常识并不都是错误的。人类长期积累下来的生活经验有许多真知灼见,权威的知识和理论也是他们对社会探索和研究的结晶,人们的直觉往往是智慧的火花,这些知识都是我们在社会生活和科学研究中应该吸取的。但是,这些方式都不是科学的求知方法。科学的方法应该是以这些知识为起点,运用系统的观察方法收集资料去检验这些知识,使常识成为科学。

人类知识的另一种形态就是科学知识。[4]所谓科学知识就是通过人的能动作用,运用科学的方法而获得的对事物“本质”的认识。科学方法作为求知或获得知识的工具首先要求方法是正确的,可以保证“沿着正确的道路运动”,它最重要的特点是实证性,即通过实验、观察等方法发现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其次,是明确的目的性,要达到对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要能获得对事物普遍而不是个别的认识。第三,它表现出人类探求未知领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反映了人类在认识社会和自然的积极探索和进取精神。社会研究方法就是人们获取社会科学知识的有效工具或手段。它有严格的步骤和程序,有科学理论的指导,有较精密的测量技术,有详细的观察、访谈方法,有符合认识规律的样本选择和统计分析、理论分析方法等。因此,社会研究方法的工具性在于它是认识社会、研究社会的科学手段。

运用社会研究方法对社会各类现象或问题进行研究,可以对研究对象进行描述、解释、预测等。所谓描述是指对研究对象的基本特征的阐述,它将反映现象的基本分布状况,讲清“是什么”的问题。例如在研究婚姻问题时,首先要讲清楚目前的婚姻形式是什么,自主婚姻、包办婚姻或买卖婚姻各自的特征有哪些,人们的择偶途径和择偶标准是什么,婚前认识时间的长短,婚龄长短,目前的婚姻质量,以及配偶双方的年龄、教育程度、职业、家庭收入等;然后要说明在不同地区、城乡之间婚姻形式、择偶途径、择偶标准有什么差别,以及调查对象的基本状况与婚姻形式、择偶途径、择偶标准有什么关系等。因此,准确地描述现象的基本状况是社会研究的基本要求,也是解释、预测等进一步研究的基础。

解释就是要说明社会现象发生和变化的原因,或者说明社会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如果说描述是要解决“是什么”或“怎么样”的问题,那么解释是要解决“为什么”的问题。从人的认识来说这是进了一步,它要比单纯描述状况更为深入。在社会研究中,研究者可以利用各种手段讨论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以质性的、量化的、理论的分析方法,在大量现象中筛选出影响事物的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例如前述婚姻问题研究中,我们也许可以认识到经济状况和个人的文化素质对婚姻有较大的影响;经济状况和个人文化素质越好,自主婚姻的比率就越高,因此经济状况、文化素质是当前影响人们婚姻的主要原因。在社会研究方法中,通常调查研究法对因果关系的解释准确度不如实验法,但是更适合于对社会现象的因果解释。在大样本调查中,研究者采用高级社会统计方法,并结合实地研究,则可以大大提高解释的准确性。

人们除了想知道现象的状况和变化的原因之外,往往还想知道这种现象将会向什么方向发展,这是社会研究方法的又一个作用,即预测。它是在大量观察和反复观察的基础上,发现和认识事物变化发展的方向或“规律”[5],从而对事物的发展趋势做出准确的判断。以上述婚姻问题为例,如果发现在经济落后地区,尤其是在农村非自主婚因仍然要占很大的比率,结合过去五年该地区经济状况和非自主婚姻比率等有关资料,我们大致可以估计出今后若干年非自主婚姻的比率。社会现象的预测性研究是最难的,准确预测不仅需要大量、反复的观察,建立精密的数学模型,更重要的是取决于研究者的洞察力。

社会研究的最后一个作用就是对各种社会问题进行诊断,提供咨询和对策,尤其是在应用性研究中。在应用性研究中,人们通常要对出现的各种社会问题进行调查研究,了解这些问题是怎样产生的,它的影响如何,会产生哪些后果?然后通过专家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或对策等。例如前述婚因问题的调查研究,研究者发现在一些贫困地区仍然存在不少非自主婚姻,为改善这一状况专家们可能建议要搞好经济建设,使老百姓尽快富裕起来;要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使他们认识到社会发展趋势,具有对个人权利的保护意识;要依法办事,坚决打击买卖婚姻等。

1.简述社会研究方法、社会调查研究方法和社会调查方法之间的关系。

2.社会研究方法的科学性是指什么?联系我国社会研究的实践阐述社会研究方法科学性的意义。

3.如何在社会研究的时间中保持客观性立场?请举例说明。

4.社会科学研究的对象有哪些特点?

5.为什么社会学的实证研究往往被人认为是一种证明“常识”的研究?常识等于科学吗?